帮你快速找医生

要不要给病重病人煲汤熬粥?可别添乱了!

2020年12月22日 85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专家简介:黄东平,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新一轮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负责人。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从事普外科工作35年,擅长开放和腹腔镜下的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及其放化疗的综合诊治及肠内肠外营养的支持治疗。

摘要:很多病人和老人无法正常进食、天然食物虽然接近正常人的每日饮食,但是营养成分很不明确,不易计算;食物搅拌过程中颗粒大、黏稠, 不易通过管径较细的鼻饲管,入量受到限制,很难真正满足病人每日的生理需要量,尤其在肿瘤患者治疗后。这个时候,肠内外营养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不卖关子,先回答问题:“无法靠正常进食补充营养的患者,就不用辛苦家属和亲友每次去医院大罐小罐地煲汤熬粥了。”

我们一直说,黄东平医生除了“菊花”,在临床营养专业上也很有造诣。他创建了上海市同类医院中第一家规范化临床营养中心。所谓临床营养,肠内外营养是核心,那么肠内外营养是什么意思?有多重要呢?这一篇的内容,尽管小编已经绞尽脑汁进行最通俗化的“翻译”和归纳,但相比之前的,可能仍然有一点点学术、一点点专业,请大家耐心读完。

先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区分说起——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tion,TPN)。

以下是两者比较“浅显易懂”的比较:

当长期PN的病人开始能够耐受EN时,先采用低浓度,缓速输注要素肠内营养制剂或非要素肠内营养制剂,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素摄入量,再逐渐增加肠内营养输注量,并以同样幅度降低肠外营养输注量,直至肠内营养能完全满足代谢需要,才可完全撤消肠外营养,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


看到这里,读者朋友大概明白点了吧?说白了,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和老人,难以或根本无法正常进食、无法吸收营养,严重影响身体康复,尤其在肿瘤患者治疗后(我国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比发达国家低许多,除了忽视预防阻断,后期康复的营养支持跟不上也是主要原因),这个时候,肠内外营养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再讲得详细一些,很多病人无法自主进食,或者食欲差、进食量很少,这时候很多患者家属习惯上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朋友圈的道听途说,仅仅给予少量流质食品,包括奶、鸽子汤、米汤、粥、菜汤以及各种自购的滋补品等。传统习惯中,把天然食物打成糊糊状的流质饮食,也就是自制匀浆,会给人非常滋补的感觉。

但其实,天然食物虽然接近正常人的每日饮食,但是营养成分很不明确,不易计算;再者,食物搅拌过程中颗粒大、黏稠, 不易通过管径较细的鼻饲管,入量受到限制,很难真正满足病人每日生理需要量。


那么,有没有一种成分明确、溶解度好的替代品呢?

肠内营养制剂出现了。基于临床医生专家的研究成果和配方,肠内营养制剂规范化配置生产后,无菌要求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成分明确,形状均匀,溶解度好,能够从细孔径的喂养管中通过,使用方便,且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较少的不良反应。

我国于2013年颁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FSMP)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要求,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一类配方食品。该类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对这类食品的规定。

肠内营养剂与天然食物相比,其提供的营养物质更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更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在防止肠黏膜萎缩、维持免疫活性、保持肠道正常菌群、降低应激反应以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存在优势,并有费用低、并发症少、实施方便等优点。

于是,肠内营养(EN)又形成一个新的理念——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的作用逐渐被临床所重视,“营养支持”也逐渐转变为“营养治疗”。所以说,肠内营养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吃饭问题,合理、有效地应用营养支持,对于整个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好,以上一大堆内容,是不是在否定家属对病人熬汤献爱心的孝心呢?当然不是!或者说,不全是!

不过,危重病人,可能真的不用你熬汤送粥去添乱!

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包括——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

  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注意喂养管应插入近端空肠250px以上,营养制剂只能选用小分子低脂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要素膳,如维沃、爱伦多、大元素等;

  10、慢性营养不足:如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患者及免疫缺陷疾病者等;

  11、器官功能不全:如肝、肾、肺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12、某些特殊疾病:急性放射病,各种脏器移植者,包括肾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骨髓移植等;

      13、肠外营养治疗不能满足要求时的补充或过渡。

至于不属于以上范畴、消化功能良好的患者,在得到医生和护士许可的情况下,你尽可展现自己的一片爱心和孝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