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什么是接种疫苗后的正常反应

2020年09月22日 832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进行预防接种后孩子会有一些反应,有些是正常的,有些是不正常的。哪些反应是正常的呢?

打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红肿和硬结等现象是正常的。这类现象一般会在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

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cm,中的在2.5~5cm之间,超过5cm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接种部位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管发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我们家长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护理这样的孩子呢?

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时可涂龙胆紫药水。

这些症状可通过热敷或自行在一天内消失。比如麻疹预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种者不会有特殊的反应,一部分人会有1~2天的局部肿痛,约5%的儿童接种后1~2周会产生红疹,5%~10%的儿童在接种4~10天后发热,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孩子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热可服用退热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热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如何避免这类反应呢?

到正规医疗单位打疫苗,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一方面正规医院医务人员有安全注射的意识;另一方面,儿童免疫接种过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另外,大部分疫苗是需要恒温保存,不正规的医疗单位很难保证疫苗的保存质量。因此,给小孩接种疫苗一定要到政府指定的医疗单位。

摘自《如何让孩子少生病》,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