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疼?无须再忍!“打针”?怎么打?带你了解​疼痛科​的“打针”

2017年11月09日 1990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有些患者的疼痛感比较敏感,一听到医生说“打针”,就特别害怕与忧虑。立即会问:是不是打“封闭”?听说打针后会形成耐受,以后治疗就没用了?还会有发胖、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有的患者甚至认为封闭就是打点麻药,麻药药效一过,还是痛。弄的疼痛医生哭笑不得。  
 
那么,传统意义上的封闭是怎么回事呢?疼痛科的打针主要指什么呢?打针后有什么副作用呢?现在一一为您道来。  
 
1、什么是封闭?  

 
封闭  
 
是20世纪40年代从前苏联直接翻译过来的名词,原意是通过在病变部位近端注射局部麻醉剂,阻断从病变部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伤害刺激,打破由此产生的疼痛恶性循环,把不良伤害刺激“封闭”在局部,从而有利于疼痛症状的缓解和疾病的自然恢复。  
 
在“封闭”治疗用于临床之后,医生们对其做出了两项改进:  
一是将局部麻醉剂直接打入病变的炎症部位,而不是病变的近端部位,这样的止痛效果更直接、更好;  
 
二是在注射的药水中加入皮质激素,通过发挥其强大的消炎作用达到止痛也治痛、治标也治本的效果。  
 
再后来,有的医生为了追求“一针灵”,就提高局部麻醉药的浓度,加大激素的使用剂量,同时增加注射药水的容量。显然,治疗效果是更加好了,但随之带来的药物副作用、特别是激素的副作用,在长期反复注射的病人中开始广泛出现。  
 
2、疼痛科的打针指什么?  

 
疼痛科的打针是疼痛学科领域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即注射治疗。其主要是以消炎止痛为目的,这种治疗方法现在越来越规范。疼痛科医生现在做的“局部注射”治疗,药液中使用极低浓度的局麻药和安全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同时通过扎实的解剖学基础以及各种影像学(超声、X光等)的可视化引导操作,使注射部位更加精确,也就减少了药液使用量,因此相关的副作用明显减少。  
 
另外,根据患者病情,我们还会注射其他药物如医用臭氧、透明质酸钠等,这些更和“封闭”不搭边。所以,对于这些“注射治疗”疼痛科医生更愿意说打“消炎止痛针”,而不是打“封闭”。  
 
注射治疗的主要几种方法如下:  
 
1、神经根阻滞疗法: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外周神经卡压导致的酸麻胀痛等;  
 
2、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失眠,改善肢体供血等;  
 
3、韧带周围注射:如肩袖损伤以及各种腱鞘炎,韧带损伤炎症等;  
 
4、关节腔注射治疗:各个关节的炎症疼痛,如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的疼痛;  
 
5、激痛点注射治疗:治疗肌肉紧张痉挛的软组织疼痛。  
 
3、注射治疗会导致骨质疏松吗?  

 
注射治疗到底会不会导致像一些人所讲的“骨头会脆”、“发胖”等等呢。在老百姓看来这项治疗犹如洪水猛兽般恐怖。这其实是指注射液中所含有的激素带来很多副作用问题。但是,我们在注射液中含有的激素量很少。每次注射中所含有的激素,折算成强的松,仅仅相当于10到30毫克,而且是间隔一周左右注射一次。生理学上,人体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分泌量就达到每天5到10毫克。关于这个问题,曾有医生做过一次实验。给病人每隔一周注射相当于20毫克的激素,连续4次,每日监测血液类固醇浓度。最后结果,治疗过程中浓度略有上升,45天后,体内类固醇浓度即完全恢复正常。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没有影响。可见严格按照疗程规范化治疗,不会有任何风险。  
 
4、注射治疗的注意事项:  
 
1、治疗前不宜过饱。沐浴或用温水洗净患处,如果皮肤有破损或感染应通知医生。  
 
2、治疗时若有头晕、恶心、心慌或不适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3、有时治疗后局部可出现疼痛加重现象,此为药物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内减轻至消失。  
 
4、治疗后局部及相应部位可出现麻木、发热、出汗、感觉异常等反应,此为药物之正常反应,几小时候可消失。  
 
5、治疗后应遵医嘱休息20-30分钟左右经医生同意后方可离院,治疗后48小时内不沐浴。  
 
6、治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多、剧烈运动,保持注药处皮肤48小时清洁干燥。  
 
7、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请在就诊时主动告诉医生。  
 
所以,当你面临顽固的疼痛时,不要害怕;当疼痛医生建议你进行这项“简单粗暴”的治疗方法时,请相信医生是专业的,对于疾病的疼痛和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之间的权衡,他会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