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截瘫

2017年10月15日 987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截瘫是由于直接操作(如火器、刀刺伤等)和间接操作(脊椎骨折、脱位等)脊髓所致。脊柱操作可影响到肌肉逐渐萎缩、丧失有关的感觉和知觉、某些器官功能受损(如膀胱失控等)或失去某些活动能力等,严重的有生命危险。所以,外伤性截瘫者应积极早期进行抢救与合理治疗,结合健管家的康复指导,加强护理工作,争取脊椎骨折、脱臼达到复位和脊髓功能早期最大限度地恢复。

    

1、外伤所致截瘫: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所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神经收到损伤,无法正常运作。

  

2、结核所致截瘫:原有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多发生在胸椎或颈椎。病程缓慢,多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四肢或双下肢无力、发硬、发挺,患处可有后凸或侧弯畸形,棘突间隙不增宽,X线片示椎体有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脓肿阴影。血沉增快。

  

3、肿瘤所致截瘫:多见于椎体血管瘤、椎体巨细胞瘤。①椎体血管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妇女,好发于胸腰段单个或多个椎体。早期症状为局部钝痛或束带状疼痛,感觉异常,病程缓慢。X线片示椎体呈纵行排列的增粗骨质,间有条状密度减低区,呈栅栏状或多囊压缩状。②椎体巨细胞瘤:多见于中青年,初期局部有间歇性隐痛,逐渐出现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而致截瘫。X线片示椎体呈皂泡状阴影或溶骨性改变,骨小梁残缺不全。

  

4、转移瘤所致截瘫:有原发肿瘤治疗史(子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截瘫症状逐渐出现,病程缓慢。线片示椎体疏松呈前后一致性挤压,有溶骨或虫蚀样破坏,有成骨型斑点和块状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间隙一般无明显变化。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