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儿童为什么爱咬指甲

2017年04月30日 1543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天,心理咨询室坐着母女二人,妈妈装扮精致,神采奕奕。但她旁边的女儿小秋感觉就不一样,目光茫然,不时流露出几许紧张。站在那里抖抖颤颤,就像一个受气包或者说是像一个受伤的小羊羔。妈妈拿起小秋的手给我看:“您看看,您说这是人手吗?简直就是爪子!”小秋的小手伸出来有些吓人,十个小手指几乎看不到指甲,手指顶端的皮也被撕咬的血肉模糊。妈妈继续说:“这孩子现在不仅是光啃她的手,前几天我看见她坐在自己的床上,抱着脚丫子啃。”听着妈妈这样说自己,小秋越发紧张,抠着甲沟里的倒刺,顺势将手指放到嘴边就啃起来了。“还啃!”妈妈怒目圆睁,狠狠地打了一下小秋的手。通过询问得知,在小秋出生3个月以后,父母因为自己的事业正处于发展期而无力照顾她,将她送回老家让姥姥照顾。直到小秋4岁那年,父母才将她和姥姥一起接到城里生活。在这4年间,父母几乎很少回家看望小秋,回到城市生活让小秋感到不适,妈妈经常为了让她去掉身上的“坏习惯”而严厉训斥她,有时也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小秋与妈妈的关系不像正常的母女那样依恋与亲密。从未上过幼儿园的小秋也很难与小朋友相处,常常因为口音的问题被小朋友嘲笑。回到家中,也不肯和母亲谈,她也只和姥姥亲近。那个时候,小秋就出现了咬指甲的行为,不过没有现在这么严重。一年前,姥姥因为心脏病突然离世,对小秋是一个重大的心灵创伤,小秋更加孤独,在家也是少言寡语,经常呆在自己的房间内,咬指甲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了。父母的好言相劝与恶语教训均不顶用。其实小秋咬指甲行为源于其心理障碍,而其心理障碍源于幼童期缺乏安全感。具体分析如下:

       小秋虽然刚刚7岁,但是却经历了很多打击。3个月大的婴儿原本应该依偎在妈妈的怀抱中幸福成长,但在现实生活中,她与妈妈的依恋关系被强行割断,对于一个尚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孩子来说,不安全感已经在小秋的心里形成了阴影。回到城里以后,妈妈对自己的不接纳,小朋友的嘲笑,加之依恋的外婆的突然离去,这些都会对小秋脆弱的内心造成重大的心理创伤,都是刺激小秋啃咬指甲行为的因素。从另一层面来讲,小秋啃咬指甲,虽然皮肉上受到痛苦,但却能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等,从心理学角度选择,往往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从中可以看出,小秋的心理障碍达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了。

       针对该案例,医生建议如下:1.小秋的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啃咬指甲行为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反思一下作为父母,自己哪些方面,有认识不到位,行为不妥当的地方,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亲近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到温暖和依靠;2.目前不要急于纠正孩子咬指甲的行为。平时应给孩子心理上的关注和身体上的接触,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焦虑的因素。多拿出时间陪伴孩子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对孩子在幼儿园中受到的委屈应及时疏导与安抚,以有趣的方式转移孩子对啃咬指甲的注意力;3.家长不可采用体罚或者大声训斥等粗暴方式,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来,或者打孩子的手。当孩子啃咬指甲的行为有所减少时,应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于孩子的进步给予正强化;4.如果发现孩子有其它有益有趣的兴趣爱好,应及时发掘实施,以替代咬指甲的不良行为。

       总之通过家人与孩子的良性互动,让孩子有安全感,内心爱的渴求得到满足,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宣泄与引导,其啃咬指甲的行为会逐渐减少或消失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