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迎风流泪是病 微创改道“截流”

2016年11月19日 668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016年6月13日上海新民晚报约稿刊登的关于泪道疾病的科普文章

       每到刮风的季节,来眼科就诊的“流泪”病人总是特别多。任何一个因为“流泪”来就诊的患者,专业医生都会通过合理的检查,首先排除泪液产生过多的原因如倒睫、角膜炎、干眼症、结膜松弛等,再去明确泪道排出系统有无阻塞,阻塞部位以及程度,然后根据病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流泪带来的困扰

       泪液自泪腺产生后,经由眼球表面,汇集在眼部内侧,经过泪小点、泪小管、泪囊自鼻腔内排出。当产生和排出不平衡时,即会表现出流泪症状。就像下雨天,雨量过大,即使排水系统正常,道路也会积水;倘若下水道阻塞,正常的雨量,也会出现状况。

       泪液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它可以稀释并排出一些外来物质,某些时候对眼睛有保护滋润的作用,比如眼部有异物或受到刺激时;但如果多数情况下,它不能及时通过引流系统排出,就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视物模糊、长期频繁擦拭泪水造成下眼睑皮肤问题、眼睑外翻等,有时甚至在社交场合造成尴尬。

       更重要的是,泪道阻塞类似“下水道阻塞,水会有异味”的原理,部分病人会有黏液甚至脓液集聚,这时就演变成慢性泪囊炎,存在急性泪囊炎发作的风险。一旦发作,感染累及颜面部,有眼眶感染累及颅内的可能,另一方面即使炎症控制后,必须手术治疗预防二次发作,而此时手术治疗成功率明显降低。

       当慢性泪囊炎存在时,任何内眼手术均是禁忌,必须首先解决以防眼内感染。临床上经常遇到高龄老人因为要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或因为黄斑变性需要眼内注药等内眼手术前,不得不在有许多老年内科疾患的情况下,冒更大风险去解决泪道阻塞的问题。因此,泪道手术最好在70岁以前完成,75岁后由于手术的风险,多数只能进行泪囊摘除术,仅消除感染灶,流泪症状无法解决。

常用的检查方法

       泪道冲洗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还有鼻内镜检查,由于人体结构的个体化差异,许多患者治疗前需进行CT检查。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泪道也会生肿瘤。当CT检查不能完全排除肿瘤时,还需要完善泪道造影或MRI检查以便在治疗前明确诊断,任何不审慎的治疗都会将病变扩散到更远的地方。如果发现泪水里有血,或在泪囊区(内眼角偏下方)能明显摸到肿块,甚至在CT上发现可疑时,须明确病变性质后再治疗。

手术进入微创时代

       根据上述泪道阻塞的规律,治疗方法中成功率最高的是“改道”手术,即鼻泪道吻合术,即绕开原有阻塞的部位,将泪囊直接与中鼻道相通。传统的经皮肤切口手术成功率达到90%以上,至今仍然采用,多数患者皮肤疤痕并不明显;现代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可以从鼻腔内部完成上述改道,对年轻患者或有瘢痕体质者可以减少对疤痕的心理负担。所谓“流水不腐”,手术成功后不仅流泪症状消失,感染风险也基本杜绝。

       当您因为流泪去就诊时,还应该主动告诉医生下面几件事,因为关系到医生的正确判断和疗效:是否曾做过泪道手术?是否做过鼻腔手术?是否服用过阿司匹林等药物?是否有过头面部外伤?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医生将会根据个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