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泪道疾病系列之一:泪道旁肿块的诊治(团队合作的SCI论文)

2020年04月29日 846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泪道疾病系列之一:泪道旁肿块的诊治(团队合作的SCI论文)

 

泪道旁的肿块有时虽小,但诊治并不容易,原因如下:

1、临床所见或在皮下,或在表面,颜色大小不一。因为邻近或起自泪小点、泪小管甚至泪囊,治疗有难度,术前评估困难。

而临床上泪囊起源的原发肿块往往恶性居多。(我院每年遇到泪囊恶性肿瘤10-15例,绝大部分都不同程度延误诊治。因为发病率低,很多医生工作数十年未曾遇见,漏诊肿瘤,盲目进行泪道微创手术、置管,导致肿瘤扩散的不在少数。之后泪道系列科普文章会专门予以详解)

 

2、常规的CT、核磁共振因为肿块太小往往不显影或者无法提供肿块和泪道的关系,无法指导治疗。

 

3、依靠我院强大的影像学诊断团队(医学硕士是最低门槛 ,医学博士也不在少数)利用UBM和特殊超声检查,收集患者手术前后资料、完成手术,发表专业文章于国外专业期刊,希望对罹患此病的患者的诊治有帮助!因为术前告知术后流泪是每家医院必须谈及的,患者往往心理负担很重。

 

A:检查的意义在于术前对肿块和泪道的关系有充分了解,知道风险所在,以便和患者充分沟通

B:如果邻近泪道,治疗应该有预案,准备泪道吻合设备和器械,手术医生应该具备泪小管吻合能力,而不是临时“满世界找救兵”。

C:明确病变是否起自泪道,避免漏诊泪道起源的恶性肿瘤。

D:很多时候,肿块完整摘除与否其实决定是否今后复发,而完整摘除意味着泪道有可能损伤,即使修复,也存在最终泪道阻塞、术后流泪的可能,优秀的外科医生能够找到平衡点并让患者理解这一点。

 

 

4、在肺炎疫情期间,关心新闻的人,针对“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文 关于SCI论文的评价”应该有些了解,医生的本职工作应该是治病救人。新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医生把时间合理配置、分清主次。(SCI论文长期以来都是职称晋升、课题申请的重要评价指标)

 

5、在外科医生这个职业中,手术和论文同等重要。我相信任何的医学论文最终应该结合临床,经得起同行检验,并为患者服务!

 

6、论文解读

论文题目:运用UBM检查评估内眦区肿块

发表于2019年临床和实验眼科杂志

袁一飞医生 为论文通讯作者

团队所有成员都付出努力!

陈倩教授 为我院影像学检查负责人,临床经验丰富,对论文贡献巨大,汾阳路83号总院周四上午影像学专科门诊由她主持,很多疑难病例的确诊有赖于她的团队,包括眼内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眼眶肿瘤的B超检查等。我们的术前评估也是在这个专科门诊完成。

 

 

A:英文好的人不妨阅读原文,了解医学的严谨和复杂性;当很多人在娱乐休闲的时候,医生在晚上写论文、写科普,请尊敬他们!说到底,这些文章公开发表是为了人类共同的敌人---疾病!

B:论文图2、图3的肿块均完整摘除(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囊肿)把复发率降到了最低,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内眦韧带或泪小管处都有紧密粘连,肿块很小,其实手术非常艰难、充满变数。但富有挑战性正是我这个专业的魅力所在。

C:图4 为泪囊憩室,以前只在教科书看到,工作26年只见这一例,很幸运地找到影像学证据,指导了治疗并成功地完成了手术

D:图5 为泪道内肉芽肿性病变 ,起自于泪道内

E:即使泪道损伤,笔者也有能力吻合泪道,争取泪道最终通畅,减少术后流泪的风险。


附:原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