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风湿闰月说 | 蝶友们注意啦!这个并发症发生率高达95%

2024年06月03日 12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狼疮脑病,又称为神经精神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涉及中枢、外周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损害。研究显示,狼疮脑病的发病率高达21%~95%,80%的SLE患者存在认识功能障碍。
《难经·二十难》中记载,“重阴者癫”“重阳者狂”。在中医看来,狼疮脑病属于“头痛”、“癫痫”、“眩晕”等范畴,其病因多与阴阳失调,损及脏腑等因素有关,进而产生气滞、痰结、瘀血、郁火等引起神志异常。
狼疮脑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
图片
◼狼疮脑病的发病机制
狼疮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目前认为在是SLE病理基础上,即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与多种免疫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损伤:
✔ 免疫复合物沉积:SLE患者体内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脑部血管壁上,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炎和脑组织损伤;
✔ 抗磷脂抗体:SLE患者体内抗磷脂抗体的存在,可能导致脑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免疫细胞更容易进入脑组织;
✔ 神经系统自身抗体:如抗神经细胞抗体、脑组蛋白抗体等,可能直接攻击脑部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 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等,可激活神经系统中的炎症细胞,引发炎症反应。
◼狼疮脑病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狼疮脑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主要取决于受影响的脑部区域,常见的症状包括:
头痛:持续、剧烈的头痛是狼疮脑病的常见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症状等。
肌肉和运动障碍:如肢体无力、震颤、步态不稳、抽搐、瘫痪等。
视力问题:如视力模糊、视野缺失、眼球运动障碍等。
言语和语言障碍:如说话含糊、理解和表达困难等。
研究发现,SLE并发狼疮脑病的高风险因素是肌酐升高、尿红细胞升高、AST 升高A/G降低。
图片
◼狼疮脑病又该如何治疗呢?
西医对狼疮脑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可以阻断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对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狼疮脑病,还可以采用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措施。
此外,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中医治疗狼疮脑病通常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1、肾虚阴亏证:治疗宜用滋阴之法,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
2、风痰闭窍证:治疗宜用涤痰开窍法,方选天麻钩藤饮合牵正散加减。
图片
中医通过调和气血和阴阳平衡,从而优化人体的内部环境,减轻对内脏的伤害,并减少如感染和胃肠道不适等并发症的风险,进一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此外,中医治疗还能够提高疗效,减少疾病的复发和反弹的可能性,从而有效地稳定病情。
图源:摄图网
参考资料:
[1]刘璇,梁军,侯亚义等. 狼疮性脑病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J]. 临床荟萃, 2020, 35 (11): 1035-1041.
[2]张索,刘冬舟.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研究进展 [J].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 (03): 414-419.
[3]曾淑菲,张洋洋,陈德臻等. 狼疮性脑病研究进展 [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6, 16 (11): 701-704.
[4]宋思越,闻向晖,楼宇,等. 基于“脑病治肠”浅探狼疮脑病的证治思路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 (02): 894-897.
[5]罗靓,何英. 狼疮脑病的临床治疗概述 [J]. 中国中医急症, 2017, 26 (01): 91-9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