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你知道什么是高血压治疗随诊吗?

2017年10月13日 9507人阅读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进行控压治疗,除了吃药、谨遵医嘱、科学饮食外,还有一种高血压治疗随诊,方便患者随时料了解自己的病情。


患者开始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为了评估治疗反应,使血压稳定地维持于目标水平,须加强随诊,诊视的相隔时间较短。

一、随诊的目的及内容

1、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了解终生治疗的必要性。

2、为争取药物治疗取得满意疗效,随诊时应强调按时服药,让患者了解该种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早报告。

3、深入浅出地耐心向患者解释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使之理解其治疗意义,自觉地付诸实践,长期坚持。

二、随诊间隔

危险分层属于低危者,仅服用一种药物治疗,可安排每1~3个月随诊一次;若为很高危或高危患者则每个月至少一次。较复杂的病例随诊的间隔应较短。经治疗后,血压降低达到目标,其危险因素得到控制,可以减少随诊次数,可每2~3个月1次。若治疗6个月,血压仍未达标,应考虑将患者转至高血压专科门诊。

三、减药

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治疗,确诊高血压后若自行停药,其血压终将回到治疗前水平。但患者的血压若长期控制,可以小心、逐步地减少服药剂量。尤其是认真地进行非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改进生活方式进度和效果的患者。患者在逐步减药时,应十分仔细的监测血压。

四、剂量的调整

对大多数非重症或急症高血压,要寻找其最小有效耐受剂量药物,不宜降压太快,故开始给小剂量药物,经一个月后,如疗效不够而不良反应少或可耐受,可增加剂量;如出现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则改用另一类药物。随访期间血压的测量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对重症高血压,需及早控制其血压,可以较早递增剂量和合并用药。对于非重症或急性高血压,经治疗血压长期稳定达一年以上,可以考虑减少剂量,目的为减少药物的可能副作用,但以不影响疗效为前提。

五、记录

一般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时间长达数十年,治疗方案会有多次变换,包括药物的选择。最好建议患者详细记录其用过的治疗药物及疗效。医生则更应为患者保存充分的记录,随时备用。

康哥小贴士:

高血压患者最好戒烟戒酒,保持放松状态,因为情绪变化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因此,人在紧张、愤怒、惊恐、压抑、焦虑、烦躁等状态下血压就会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