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宋永伟师兄《再谈正骨》

2019年01月14日 856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宋永伟,副主任医师,获医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脊柱相关疾病及各种急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擅长采用针灸、推拿及角度牵引治疗颈性眩晕,颈型颈椎病等颈肩部疾患和腰腿痛疾患。

正骨是一个有着极丰富内涵的名词,它既有技术层面上的骨要正,同时也有文化层面的,既所谓的欲使骨正首先心要正,心正则骨正,是指我们骨伤科的医生只有心存大慈大悲之仁,无私利私欲之念去疗伤治疾,才能使自己挺起腰板,即自我心正骨正。再者当我们为患者疗伤祛疾时,也要教育引导我们的患者对伤科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或接收度,即无论是骨折,还是错缝,亦或是离槽,只要回到正确的位置,或者相当正确的功能解剖状态,甚或接近正常的功能轨迹中去,将来即最大可能的恢复功能即可。另外,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行为的患者,伤后又面临着复杂的心理状态,如何能教育他正确认识骨正也是极为关键的问题。患者认为整骨是过程,正骨则是过程加结果。当我们做了正确的整骨,理筋处理后,就可以给患者讲你的骨正了或基本正了(正确),患者心理上的接受度会明显提升,也会为后期的固定,防护及锻炼奠定一个正确的导向,基于以上几点感受,本人认为正骨是一个较好地涵盖了医患双方,躯体加心理,过程加结果的中医优势名词,故认为采用“正骨”可能更好。以上观点仅为个人愚见。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关节病科陈利国

上午的门诊四十余人,累的口干舌燥,但看着一个个病人眉开眼笑,我也怪知足。上午永伟师兄发来《再谈正骨》微信也没时间回复。中午也不睡着了,百度正骨内容,与君闲聊会。

正骨,这个在医学界慢慢被遗忘,慢慢被更多的年轻医生陌生的名词,正在按照垂直加速度的方式,越来越远离我们这个社会。

正骨技术的落后,才导致了它的没落。相信很多的骨科医生都在这样讲。把西方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学习来,然后引用到我们临床中,这已经成为所有医生追求技术的目标。可惜,骨科医生学回来了开刀,但是,却没有学回来,西方骨科里面也存在的“以筋复位骨折”,也就是中医里的“正骨”。

正骨,中医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正骨,为专科名,是诊治损伤的专科,也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其对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但也包括同类原因引致的体内脏器损伤。

“正”字在此作动名词。即整治因骨关节损伤使肢体变形复原位的一门科学技术。元代官方医疗制度中设有“正骨兼金镞科”。因此,元代以正骨专长的医学家危亦林在其《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设有“正骨兼金镞科”以专门论述骨关节损伤及金刃所伤疾病之脉因证治。《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指出:“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

正骨固定的目的,在于强化整复后的效果和局部的相对稳定,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固定的范围要适宜。太大,会影响伤肢活动;太小,达不到固定的目的,伤肢长期固定不动,则气血运行受阻,易产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延缓骨折愈合等不良后果。平乐正骨先人在清代提出“血活骨则长,经通筋则荣。久理则肌萎,宜时早去缚。”并注云:“但能不缚理之骨折不缚理。其必须缚理之骨折。酌宜早解其缚,使之血活经通为要。”

正骨按摩是正骨的一种独特疗术。也是正骨辅助治疗手段之一。骨折的阶段的不同,所用之按摩手法亦异,按摩亦按早中晚三期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目前我们医院已把正骨手法应用在骨伤科杂症中,特别是颈肩腰腿腿疾病,应用正骨手法,效果肯定。

正骨药物疗法,根据骨折的不同时期及不同的症状表现,用药原则分初、中、后三期投方。

骨折“破、和(活)、补”三期用药原则是高云峰祖师在1960年明确提出的。首见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教材«正骨学讲义»。原文如下:“伤症治疗用药,一般不外三法,即初期宜破血,中期宜和血,末期宜补血,为总的治疗原则。”“归纳初期用药原则,瘀则当破,亡血补而兼行,但因气血互根,必于血药中加气药,才能加速病愈。”“归纳中期服药原则,应以活解为主,兼及消肿止痛,则所有病无不迎刃而解。”故出现了“破、和、补”和“破、活、补”两种不同的说法。

现在看来,三期用药很平常,但那时那地却是创造性的提出,自此成为了骨伤用药的法和纲。河南平乐正骨学院的学员们怀揣三期用药原则分配到全国各地,使三期用药原则遍地开花。

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疗法。它可以进一步改善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使患部获得充足的养料,有助于加速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

利国大夫介绍:

陈利国,医学硕士,洛阳白马寺镇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治未病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骨关节病科副主任。“河南正骨状元"(河南省中医骨伤技术技能竞赛特等奖,第一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优秀教师,平乐正骨传承实验班导师,河南省医德标兵,河南省技术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代表性传承人,洛阳市最美青年医师代言人、洛阳市十佳青年。兼任河南省中医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委员,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骨健康分会秘书、常务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手外显微外科、外固定专业委员会委员,《平乐正骨十讲》主编,主持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平乐正骨经验方的整理研究》。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科研5项,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

精通平乐郭氏正骨手法及内治法,擅长中医药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骨质增生、急慢性髋膝关节滑膜炎、骨质疏松、颈椎病、腰腿痛、风湿类风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关节骨折脱位、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急慢性骨髓炎及骨伤科疑难杂症,亚健康调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