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什么是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

2020年09月22日 860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肿瘤的介入治疗

一、什么是介入治疗

提到“介入治疗”,很多人比较陌生。治疗也能“介入”吗?肿瘤怎么“介入”呀?这是很多患者第一次听到“介入治疗”后的反应。

“介入治疗学”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是在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向下,采用各种精细的介入器械(主要是穿刺针和纤细的导管、导丝),通过在人体皮肤的微小切口或腔道开口进入体内来进行诊断及治疗的技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徐海峰

二、介入治疗的优点

1、微创性(体表外切口仅有3~4mm)

2、准确性、高效性(定位准确,导管直接送达靶向血管)、

3、安全性高

4、并发症少

5、恢复期短

6、可重复性强

7、不破坏原解剖结构等鲜明学科优点

显示了极为宽阔的发展前景与旺盛的生命力,得到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认同。它既不同于内科的“吃药打针”,也不同于外科的“开刀手术”。目前介入治疗学被列为继外科、内科治疗方法之后的第三大主要临床治疗方法,代表着二十一世纪医学的发展方向。它的出现,使内、外科的一些原来的治疗“禁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它也逐渐显示出它的作用,成为肿瘤众多治疗方法中重要的一种。

三、介入治疗的特点

1、截断肿瘤的“粮草”供应:肿瘤的生长需要的营养供应大部分来源于血液,血管供应越丰富的肿瘤生长的越迅速,介入治疗的第一大特点就是能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将导管准确的放置到肿瘤供血的动脉内进行给药、栓塞,打击肿瘤组织,截断肿瘤供养的供给途径,以达到使肿瘤坏死、缩小的目的。

2、疏通“管路”缓解肿瘤所造成的并发症:食道癌患者进行性进食困难,严重者会出现食道堵塞,影响营养的摄入,如果浸润到气管会引起食道---气管瘘,患者会出现进食呛咳、发热、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困难等一系列并发症状。气道狭窄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憋气;胆道梗阻所致的黄疸;上腔静脉压迫所致的头颈、颜面、上肢的水肿,呼吸困难等等。介入治疗中的“支架置入术” 会有效的缓解以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条件与时间。

3、建立长久的治疗“通路”:肿瘤的治疗有时是需要定时、重复、长期坚持的,在一些肿瘤疾病的治疗上,我们采取了这种在肿瘤供血的动脉内留置导管、皮下埋置泵进行治疗的方法。此项治疗的优点是治疗期间患者可以活动,不用重复插管,费用相对较低,有利于缩短化疗间隔。(靶血管内肿瘤化疗)

四、靶血管内肿瘤化疗与静脉化疗的区别

靶血管内肿瘤化疗与静脉化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下表是两者在同等剂量强度下的比较。

 

靶血管内药物治疗

静脉化疗

肿瘤局部药物浓度

全身药物浓度

副反应

较轻

较重

药物利用率

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下给药时间

可以延长

不能延长

 

具体解释:

 1、药物的利用率:

静脉化疗时大约全部药量的1/6进入肝脏,其余5/6分布于全身其他部位,不仅药物利用率低,肿瘤细胞摄取化疗药物量少,而且引起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几率高。如果采用靶血管内肿瘤化疗(如肝动脉或门静脉化疗),则100%的药物首先进入病变部位,此时病变部位药物浓度是静脉化疗时的数十倍。即便我们降低单次给药剂量,病变部位药物浓度也可以比静脉化疗时高出很多。因此我们可以采用降低单次给药剂量,缩短化疗间隔的方式治疗肿瘤。由于化疗疗效与化疗间隔有着重要的关系,缩短化疗间隔可以提高化疗疗效,因此这种治疗模式可以提高化疗疗效。

2、药物的有效浓度

我们知道维持体内有效药物浓度依赖于两个因素:给药剂量和给药速度。静脉化疗时如果降低单次给药剂量则达不到足够的剂量强度,如果延长给药时间则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因此静脉化疗模式受到种种限制。而靶血管内肿瘤化疗既能降低单次给药剂量,保证肿瘤局部足够的剂量强度,又能延长给药时间同时满足肿瘤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因此可以提高肿瘤治疗疗效同时降低化疗毒副反应。

 

3、总结

综上所述,鉴于两种化疗模式不同,静脉化疗适合于肿瘤全身播散的患者,而靶血管内肿瘤化疗更适合于肿瘤相对局限的患者。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肿瘤的发现趋向于越来越早,局限期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靶血管内药物治疗临床应用日渐广泛。

 

五、靶血管内肿瘤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1)局限于肝、胃、胰腺、十二指肠、肢体等部位的、对化疗较敏感的恶性肿瘤;

(2)肝转移瘤,包括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肝转移;

(3)部分对化疗相对敏感的原发性肝癌

【禁忌症】

(1)严重出血倾向患者

(2)全身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

(3)化疗抗拒的恶性实体瘤

(4)晚期恶液质患者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