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精神卫生工作需要部门尽职、协调合作

2018年08月03日 8605人阅读

(何鸣博士心理治疗工作室地址:杭州市文三西路513号四楼)

人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心理状态与躯体状态相关、与其教育、生活经历、现实社会生活境遇有关。从健康状态,到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都属于正常人),到患有精神疾病(患者),会是动态过程。我们希望的是充分调动各种有利于心理平衡、心理康复的措施,让这种动态过程向健康方向发展。人人都可能在某个时间需要心理帮助,而大多数的帮助是通过社会干预实现的。严重心理问题需要专业性的心理帮助,精神疾病则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帮助,这些帮助不能替代社会干预,而且只有政府各服务部门相协调,才能提供好。

弱势群体可以利用的资源少,所以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对他们的生存和希望感尤其宝贵。正是通过各政府部门的服务,使得人们感到社会公正、人的尊严、生存价值得以保障。政府各服务部门要提供让公众心理减压、疏导、认知调整、解决实际困难的条件;要让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有效和持续的治疗,使之恢复对自己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

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简要如下:

----卫生部门:除了直接提供精神卫生服务之外,要在政策、规划、服务提供等方面做好政府的参谋,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建设,不断改进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人性化和服务质量。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依法做好城乡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和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管理工作。以早期干预和大力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作为工作重点。

----宣传部门:主导舆论导向,多做调查研究,了解民情,往积极方面引导。负责协调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知识和心身保健宣传教育;倡导社会互助、尊重弱者风气;宣传劣境成长、克服困难的事迹;表彰助贫助弱的人物;推广:顺应自然的思维方式、为而不争的行为原则、返朴归真的价值取向;杜绝任何宣传方式上出现的炫富讥穷、歧视偏见。对人为悲剧事件不做深度报道。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精神卫生服务的人、财、物保障,且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增长;制定政策让大众可支付得起精神卫生服务、贫困人员也可以方便获得。

----教育部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远大理想与现实努力教育;心理自助、互助和寻求帮助教育;挫折耐受性和情绪外向稳定性培养;法制教育;尊老爱幼,帮助弱者教育。发现有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学生,帮助他们顺利成长、完成学业。杜绝疾病歧视,迫使他们因病退学!做到少者有其学,读者有其校,幼者树其志。

----公安部门:切实执行现有政策法律法规,禁止玩忽职守。参与制定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控管理政策,工作人员熟悉政策和处置业务,及早主动介入,依法办事。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协调改进工作。做到工作长期规范化,不满足于一时一事搞运动。

----民政部门:负责贫困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有关工作;开展贫困人员和精神残疾者生活、职业技能康复工作。经常评估他们的需求,评估现有工作实效,及时调整政策,改进服务途径和方法。让弱势群体享有尊严,抱有希望。

----司法行政部门:组织为在押服刑人员、劳教人员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对于解除关押者中有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转介给地方继续提供救助服务。

----财政部门:按照人均14元的标准保障精神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提供有利于精神残疾康复机构发展的优惠税收政策;提供鼓励社会上企事业单位吸收贫困人员、精神残疾人员就业的优惠税收政策。

----人事部门:保障每2万人口有一位精神卫生专业工作者。有保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禁止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政策或者做法。做到优者有其荣,能者有其用,学者有其为。

----劳动保障部门: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平等就业权利,禁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歧视,维护其合法的劳动权益、待遇;扶持贫困人员和精神疾病患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的合理医疗需求。达到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病者有其医。

----文化部门:文化产品弘扬八荣八耻、谦恭忍让、自强不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返璞归真、顺其自然等中华文化智慧,体现人文关怀。弘扬优秀人物为人类进步奋斗的风范。加强监管,禁止迷信、惑悠、黄赌毒色情暴力、阴谋诡计、恃强凌弱、冤冤相报、对弱势人士或生理心理异常者歧视偏见的丑恶表演,禁止误导人们的价值取向。牢记自己的社会职责。

----各级信访部门:严格遵守《国务院信访条例》、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采用《国务院信访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

----各级工会组织:不断评估因工作、竞争、失业、家庭生活等给职工带来的压力,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自身服务员工的水平,联系心理专业工作者,开展心理卫生和心理保健知识宣教,心理卫生状况评估和疏导,重点关注有严重心理问题、患精神疾病、重大躯体疾病的职工,想方设法为他们争取福利和专业心理服务。及时发现处于心理危机或精神疾病不稳定的个体,协助转介救助或治疗到位。经常性广泛开展文体、社交等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做职工的知情人、知心人、保护人。

----各级共青团组织: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动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养成吃苦耐劳的生活品质,自强自立、团队合作的工作作风,爱国爱人的道德情操。组织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有效服务,组织志愿者团队助人自助。帮助有心理困难的青少年,适当转介。

----各级妇联组织:开展面向妇女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供相关的咨询和维权服务。组织开展针对妇女儿童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参与制定制定和推动实施国家精神卫生公共政策。

----各级残联组织:掌握所辖区域残疾人士的动态需求状况,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接受专业指导,科学开展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推动精神疾病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设施建设,促进精神残疾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依法维护精神残疾者权益,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救助工作;宣传普及尊重和帮助残疾人的知识,提高公众的助残意识。制定和实施反对歧视偏见和减少病耻感的措施。

----各级老龄组织:组织开展老年心理问题预防和疏导工作、宣传普及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期精神疾病和常见心理问题的有关知识,宣传患者筛查和寻求帮助的知识。弘扬尊老爱幼风气,揭露虐待老人的社会丑恶现象。帮助老人维权,协助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