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2018年11月05日 928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触动你的神经

王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特需门诊时间:周二下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王志刚

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而与世长辞;2012年2月20日,《媳妇的美好时代》中婆婆“曹心梅”的扮演者、第1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得主柏寒因神经内分泌肿瘤医治无效逝世。这种叫“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疾病似乎很少听说,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有哪些症状呢?需做哪些检查才能发现?如何治疗?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本文将为你一一解答。

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前称“类癌”,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但好发于胃肠道及胰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较低,约为为1-4/10万人,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4%-1.8%。与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胃癌、肠癌相比,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确是少见疾病,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30年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提高了约5倍,这除了与临床诊断手段的进步有关,也提示实际发病率在增加。除了发病率有所提高外,对于它的良恶性界定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普遍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相对缓慢且绝大数为良性,但近来科学研究提示此类肿瘤具有恶性潜能,且常常并发转移,这也就为治疗带来了难度。

神经内分泌肿瘤按有无症状可分为有功能型和无功能型。有功能型的典型症状为类癌综合征,即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轻度或中度的腹泻,可伴有腹痛等。无功能型则无上述症状。临床上有功能型的患者仅占15%—18%,绝大多数患者属于无功能型,并且即使是有功能型患者,其临床症状也缺乏特异性,所以导致患者就诊时往往已是晚期,甚至出现转移。

由于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导致其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一般是医生在排除了其他疾病后,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患者行CT、MRI等相关检查,但确诊还是要靠胃镜/肠镜取下组织的病理报告。近年来,随着市民防病意识的增强,胃肠镜的普及,胃肠发现小的“占位”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就是所谓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现了后往往比较纠结,一个小的结节是否要切除?切除后病理证实了后续有什么治疗吧?需要终生随访吗?

对于明确诊断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临床上根据其病理分级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早中期未发生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晚期出现转移的患者,可切除原发灶及可切除的转移灶,同时予以全身治疗,即化疗、生长抑素、干扰素及生物靶向治疗。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总体来说属于少见肿瘤,由于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加上很多医生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延误诊断及治疗时有发生,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如果出现了典型的类癌综合征,应及时就诊,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规律的健康体检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