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再论平乐正骨渊源

2019年01月14日 962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学术源流探讨

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盛传六世、历时二百余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济世救民、疗伤活人无数,素以疗法独特、疗效卓著、为医清廉而饮誉中原。据许鼎臣著的《龙嘴山馆文集》载:“洛阳东二十里平乐园,郭氏世以专门工接骨医名闻天下。其在清季民间者为礼尹先生聘三,其法于明堂图,人之骨骼,筋骸支节要会莫不审查抚摸而不差纤毫,卷追不仁,榨辗撞摔,折断筋约而骨碎者,无寒暑风雨霜雪,门如市。”并记载其技术特点曰:“为诊且不用麻沸药,不用针刀刺砭割,揉之,捏之,推之,筑之,拳击之,攀之,捞之,俯仰左右之,或伸之,正之,平齐之,垫支之,内服汤药而外膏丹之,裹以布围以批竹,时其静止移动,饮食矢溺”。孟津县志亦载曰:“其法似推拿而挢引按抗于脉络腠理,疏癣解结皆与恒方殊,自跌毁断折,头破股裂,筋挛骼碎,一切车马金石踬仆糜烂伤,因创按摩,竹腾丹敷,克以疗期,到时无丝毫爽。”还评价曰:“其奇中似虢中庶所称,搦骨水脑,揲荒爪幕,炼精易形者而俞跗以下至太仓公医案,孙思邈千金方皆不载,铜图所不绘……”洛阳平乐正骨是祖国医学的一支奇葩,是河南中医药学的一个杰出代表,由于其疗效奇特、历史悠久,医德高尚,普及影响面广,目前已成为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正骨学派。2008年6月“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历史上由于单传秘授,战乱及建国后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等影响,致使洛阳平乐郭氏正骨历史文献记载有限,现从近年来收集整理的资料出发,予以其源流进行探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关节病科陈利国

1 历代传人及著作


   平乐正骨由洛阳平乐郭氏家族第十七代郭祥泰首创,郭祥泰生前将其医术传其子郭树楷,同时传其祖侄郭树信,郭祥泰之后。平乐正骨分为两支,一支是郭树楷,另一支是郭树信。郭树楷→郭鸣岗→侄郭耀堂→郭均甫→郭汉章、郭焕章。郭树信→子郭贯田→子登三、聘三、建三、九三。郭聘三→其子郭灿若,郭建三→其子郭春园。郭灿若→其妻高云峰→其子郭维淮。历代传人主要著作如下:郭树信著《郭氏家训》,郭贯田著《正骨手法要略》,郭鸣岗秘授郭耀堂著《秘授正骨心法》,郭春园著《平乐郭氏正骨法》、《世医正骨从新》,郭汉章著《实用正骨学》,郭焕章著《伤科一百方》,高云峰著《正骨学》、《郭氏正骨学》、《正骨学讲义》,郭维淮著《简明正骨》、《平乐正骨》。



2 《秘授正骨心法》的发现及郭尧民



  《秘授正骨心法》系宣纸手抄本,落款为:平乐园郭鸣岗先生秘授 侄耀堂撰述 民国二十二年八月初九日。本书共四卷,128页。前三卷除包括《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内容外,尚有定生死脉诀、方法大旨等小歌诀。第四卷为经验诸方,包括展筋丹、接骨丹在内的内服外用方药56首,内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及心得。其中有一首用药经验歌诀。随后记有八大脱臼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其中《秘授正骨心法》序中记载 “民国二十三年仲秋之月,著正骨心法既终卷,宜为序且记之。夫自著书而自为序,誉既不可让,又不必此序。颇难著笔。然而无难也,直言之,质言之可矣。正骨心法者何?既正骨术,得心应手之法也。盖世人竞谈正骨之善,莫过于平乐;而妙术之流传,则自身曾祖典公始。公讳尧民,道号完祀,名医传载之甚详。性慈善幻且清净无为,人幻之妙谛。时与仙人游,侍者饥,曾现拔茅煮食之异术。归述其事,相验无讹。嗣游蜀自峨嵋山,道经终南;夜宿落雁峰,距天尺区。梦与群仙遇,相谈既久;唯与陈希夷言记忆最真;手出残书半卷,捡集成册。内详展筋接骨剥骨破腹洗肠之术甚详。沿习及身,世传四辈。虽身村业此者甚不乏人,要皆以身曾祖为起点。奇方手术,家传无替。屡次试之,百发百中。诚正骨者之益针,有人死复生之妙;不啻回天再造之功。以问于世,切宜珍宝,慎勿视为泛泛甚矣。是为序。”此书为直系嫡传书籍。

  关于郭典,历史上确有此人,查阅孟津《平乐郭氏家谱》,平乐历代名人录载“镛族门十六世,典,字尧民,太学生,诰赠奉政大夫。”其父郭世奇,其孙郭阶平,均为进士出身。乾隆《洛阳县志》卷五十:郭世奇。《续通志》:“字霞標,洛阳人。乾隆丁巳进士,任广东吴川令。前官遗案累百,世奇以十日审结。尚简从下乡镇集,长幼教诲之,曰:‘使其畏吾法不敢犯,毋使其犯吾法,不能逃也。’越三年,无犯徒以上罪者。署化州牧,有声。卒于官。”民国洛阳县志载“阶平字应三。廪生,嘉庆戊午举人,乙丑进士,陕西孝义抚民同知,拜阳县知县,蒲城县知县,富平县知县,留坝同知,乙卯辛己同考官。



同时地方史志也记载了郭尧民的部分事迹。民国版《洛阳县志》记载:“郭典,字尧民,平乐人。郭氏家乘称精通三教九流,遇异人生平多异迹,禹州马时芳深于阳明学,学者称平泉先生,与典友善。考平泉遗书,洛阳某先生蓄道德深藏不市。与尧民交好,尧民孙阶平登贤书,命往谒,入门,致大父意,顿首,平身受之。谓曰:汝祖令汝来乎?曰:然。既又曰:汝中举,中了也好。不敢有所请,出,言其气貌淳古,莫能测其际。然颇有憾意。尧民曰:渠为我故,待汝厚矣。盖典与其友之。于阶平殆有期于功名之外者。典在山西览范彪西理学备考,如某如某皆自姚江一派出。故寓心学术。与平泉针芥相投,于百千稠人中神气凝定如居静室。岁己未,晓起呼孙阶平曰:吾体觉不快。倾之,勉讲中庸,首章毕,端坐而逝。平泉为诗哭之。诗曰:闲庭晓起视茫茫,落叶缤纷屋有霜。人到眼中谁第一?伤心无有返魂香。”

同时晚清高福堂《嵩洛草堂诗集》〈洛阳人物卷〉隐逸类中关于郭典的记载除了民国版县志中所有内容外,尚记:“尧民先生,盖隐君子也。余幼稚时,尚闻郭阶平之祖,精奇门遁甲,生平多异迹,近于神仙。尝携一仆游蜀,途中煮石为饭。元宵节画墙为门,推家人入之。游怀庆观灯,常识之不忘。后读马平泉书,知其为讲学中人,深造自得,邃于道妙,故于平泉为莫逆交。近访遗失,平乐苦无知者,并其名字不能举矣。仍翻平泉书,采摭数事,以见梗概。呜呼!士不遇时,怀奇行而泯没荒烟蔓草者,可胜慨哉!”

3  平乐正骨传人著作中关于平乐郭氏正骨法的记载

第二代传人郭树信著有《郭氏家训》,郭春园《平乐郭氏正骨法》中有部分《郭氏家训》内容,其中对于平乐正骨益元堂渊源有如下记载 “同祖益元君孟人,与先生交好,益元君中年离家访道,多年未归,适逢其郡居遭受灾荒,得先人之周济其全家渡过灾年,后益元君来向先人道谢,而因先人外出未能与之相见,此后先人贩丝至鲁,和益元君巧遇,谈起益元君已习练正骨,以八法为之则,以诸正科为之术,君口述先人以笔录之。回来传教后人,先以施药,后来行医,正骨八法相传吾家,当郭氏正骨术名传以后,我家之堂名定为“益元堂”,即后人纪念益元君传术之意。而家人及村邻有不祥益元君之名,尽知为游方道士所传,实也不误。”

平乐正骨第三代传人郭贯田著《正骨手法要略》,平乐郭氏正骨五代传人郭春园于1959年出版了《平乐郭氏正骨法》,系作者根据家传抄本《正骨手法略要》内容,结合自己心得体会所撰。书中明确提到了平乐益元正骨八法,即辨证法、定槎法、压棉法、敷理法、牵置法、砌砖法、托拿法、推按法。在药物疗法中记载有平乐正骨展筋丹、接骨丹等方剂,有并记载有平乐益元正骨八法的原始理论资料。

平乐正骨传人郭耀堂于民国期间撰写一部《秘授正骨心法》。《秘受正骨心法》共四卷,前三卷除包括《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全部内容外,尚有定生死脉诀、方法大旨等小歌诀。第四卷为经验诸方,包括展筋丹、接骨丹在内的内服外用方药56首,内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及心得。其中有一首用药经验歌诀。随后记有八大脱臼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郭氏正骨传承人郭汉章于1958年出版《实用正骨学》一书,其书所载正骨手法有:摸法、揉研法、端法、捺法、揑法、提法、接法、推拿法、按摩法、活运法、牵引法、旋转法、固定法。书中药物疗法中记载有平乐正骨展筋丹、接骨丹等方剂。平乐正骨传承人郭焕章著《伤科一百方》,书中记载有平乐正骨展筋丹、接骨丹等方剂。



1956年根据高云峰临床经验,平乐正骨学习组整理编写了《郭氏正骨学》,书中记载了各种骨折、脱位的整复固定方法,软组织损伤及关节强直的治疗方法,祖传秘方展筋丹、接骨丹的配置方法及用法。其中所应用的正骨手法虽未提出具体名称,但内容系益元正骨八法。1960年在平乐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的指导下,郭维淮编写了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教材《正骨学讲义》。其中关于平乐正骨手法的记载“本书所载之正骨手法,是以正骨心法要旨中之八法及平乐正骨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其他各家先医的经验而写的。平乐正骨法是通过百年来临床实践中宝贵经验的积累,创造性的应用和不断革新,至今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有许多独创之处,归纳起来可分切摸、按摩、拔伸牵引、复位、固定与其他手法”,“平乐正骨手法亦是从《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载八法为原则,归纳起来不外切摸、牵引、复位、固定、按摩、捏筋等步骤”。平乐正骨学院《正骨学讲义》曾记载“论对骨法式一篇,相传为河南平乐郭氏正骨祖传方术遗本,年代已无从考起,书中不知从何人之手,现仅有抄本。其中部分记有正骨科成方外,尚见平乐正骨所用揉药,展筋丹方。”此对骨法式一篇 是否为平乐益元正骨八法原文,现无从考证。199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对“平乐正骨”进行立题研究,在六代传人郭维淮教授的组织领导下,医院成立了平乐正骨专门研究小组。通过系统的整理、归纳和总结,于1995年出版了《平乐正骨》一书,从理论上响亮的提出平乐正骨的学术特点为:三大原则,即“整体辩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四套方法,即“手法疗伤、器具固定、药物疗法、功能锻炼”。其中对平乐正骨手法归纳为三套手法:1、以切摸为纲的检查八法,即触摸、按压、对挤、推顶、屈伸、旋扭、叩击、二辅。2、以按摩为纲的治筋三法,即揉药法、理筋法、活筋法。3、以拔伸为纲的骨折脱位整复八法,即拔伸牵引法、推挤提按法、折顶对位法、嵌入缓解法、回旋拨槎法、摇摆推顶法、倒程逆施法、旋撬复位法。

从上述平乐正骨传承谱系及著作看,嫡系书籍乃一脉相承,其对原始技术推测有较大意义。《秘授正骨心法》中正骨八法乃《医宗金鉴·正骨心法》中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嫡系支祖传之正骨八法乃《医宗金鉴》正骨八法。而侄系支所用之正骨手法除了《医宗金鉴》正骨八法外,还有益元正骨八法。各传人在药物方面均应用接骨丹和展筋丹治疗,但对平乐正骨手法、固定方法等技术无统一认识。出现虽然都是平乐正骨,但治疗方法有一定差异。

4 平乐正骨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郭氏家谱 平乐正骨发展简史》载:“平乐正骨的创始人系吾门(文范祖门)十七代祥泰公字致和,人称老八先,清乾隆嘉庆年间人”。清末孟津许鼎臣《龙嘴山馆文集》亦载:郭聘三“世歧黄业”、“精其术四世云”。从各方面资料,目前可以非常肯定平乐正骨源起于平乐郭氏家族十七世郭祥泰。但郭氏家谱及各方面资料均无郭祥泰的生辰年月,亦无郭祥泰逝世时间,更无平乐正骨形成的文字记述,要推定平乐正骨起源时间,只能先推测郭祥泰出生年代。根据郭聘三、郭建三等所立郭树信碑文可知,平乐正骨第二代传人生于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郭树信系郭祥泰同族之侄,若按郭祥泰大郭树信30-40岁之间算,郭祥泰出生应在1780-1790年左右,既清乾隆末年,与家谱记述其为清乾隆嘉庆年间人相符。若按郭祥泰15-20岁左右掌握正骨技术公开行医,则平乐正骨起源大概时间应在1795-1805年之间。《医宗金鉴》出版于乾隆7年,1742年,在时间上平乐正骨有可能继承《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从历代传承可以看出,洛阳平乐正骨西北支(郭均甫、郭汉章、郭宪章)技术师承嫡传,从《伤科一百方》、《实用正骨学》与《秘授正骨心法》内容对比来看,许多方药相同或类同,此支方药与《秘授正骨心法》一脉相承。其中较大分量方药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如郭汉章所著《实用正骨学》中所载方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占一多半。《平乐郭氏正骨法》、《平乐正骨讲义》、《平乐正骨》等侄系支著作中也有较多《医宗金鉴》内治法的踪迹。郭春园所著《平乐郭氏正骨法》中清心药、活血顺气何首乌散、薤白瓜蒌汤、百合散、苏子桃仁糖、犀角地黄汤、益气养荣汤、调经散、牡丹皮散、当归导滞散、桃仁承气汤、小柴胡汤、柴胡四物汤、加味归脾汤、二味参苏饮等方均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并且在伤科杂症的治疗上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内治杂症法相似。特别是《秘授正骨心法》,共四卷,前三卷包括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的全部内容,正骨八法乃《医宗金鉴·正骨心法》中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本书较接近平乐正骨起源技术原貌。其技术原貌乃《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治伤特色:用药集以薛己为首的主张八纲辩证论治学派和以异远真人为代表的主张经络穴位辩证论治的少林寺学派之长于一家。强调手法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并归纳为正骨八法。总结并革新了外固定器具(裹帘、竹帘、抱膝等十种)。平乐正骨治伤特色(载之《平乐正骨》一书):洛阳(平乐)正骨继承了以经络穴位辩证施治,手法外治的少林派和以薛己为首的主张八纲辩证,药物内服为主温补派的学术特点。“裹以布围以批竹”,“内汤液,而外丹膏之”。

从郭耀堂《秘授正骨心法》序中可知,郭祥泰受业于郭尧民,郭尧民家系书香门第,其本人为太学生。古代文人大多通晓医道。郭尧民上太学时相对容易接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当时此书发行很少,据记载吴谦等人才有资格得到一部。

5 平乐正骨文献中关于起源的记载及传说

由于历史原因,文献对洛阳平乐正骨记载较少,祖传正骨文字记载有限。对平乐正骨起源各家说法不一。

郭春园《平乐郭氏正骨法》中《郭氏家训》载“同祖益元君孟人,与先生交好,益元君中年离家访道,多年未归,适逢其郡居遭受灾荒,得先人之周济其全家渡过灾年,后益元君来向先人道谢,而因先人外出未能与之相见,此后先人贩丝至鲁,和益元君巧遇,谈起益元君已习练正骨,以八法为之则,以诸正科为之术,君口述先人以笔录之。回来传教后人,先以施药,后来行医,正骨八法相传吾家,当郭氏正骨术名传以后,我家之堂名定为“益元堂”,即后人纪念益元君传术之意。而家人及村邻有不祥益元君之名,尽知为游方道士所传,实也不误。”

郭耀堂《秘授正骨心法》序载:“而妙术之流传,则自身曾祖典公始。公讳尧民,道号完祀,名医传载之甚详。沿习及身,世传四辈。虽身村业此者甚不乏人,要皆以身曾祖为起点。奇方手术,家传无替”。

郭汉章所著《实用正骨学》所载:“我家世居河南洛阳平乐村,相传先代自明末,即以内外科兼正骨,悬壶桑梓。至十七世后,对正骨技术,日益提高,遂独以骨科著称。后世能够继承其事业的,颇不乏人。”同时在平乐当地民间一直传说平乐正骨得传于路经平乐的武林高僧或乞丐,因感激郭氏先人救济之恩,传其方术。另一传说平乐正骨继承于洛阳正骨名医祝尧民,祝尧民曾途径平乐村,郭氏待之甚厚,其遂传秘术报答之。

从《郭氏家谱》记载看,郭氏家族中在十七世以及十七世以前,有多人行医并且医术精湛。平乐正骨的医术是从十七世郭祥泰开始形成,并在社会上造成广泛的影响。

6 平乐正骨渊源的推测

平乐正骨的渊源有多种传说及记载,看似很杂乱,但依据时间主线,各个传说又不矛盾,只是发生在不同时间段。

首先关于祝尧民传术说。祝尧民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虞初新志》和《洛阳县志》上均有记载。《嵩洛草堂遗编》第二卷(洛阳人物志)“祝尧民,字巢夫。洛诸生,少以文明,明亡,弃举业为医,自号薛医道人。得仙传疡医,凡诸恶疮,傅药少许即愈,或有断胫折臂者,延治无不效,时人比之华佗。里有被贼断头未殊者,其子知其神,急请尧民,尧民抚其胸曰:“头虽断,尚有生气,有生气则可治。”急以银针纫其头与项。既合,傅以药,熨以炭火,少顷,煎人参杂以他药,启其齿灌之,须臾鼻有微息,复以热酒灌之,逾昼夜则出声,进以糜粥,七日而创合,半月活如故,举家拜谢,愿以产之半酬之,尧民不受。后入终南山,不知所终,无子,其术不传。”

平乐周围百姓中流传最广,郭氏家族的人也大多认同。但祝尧民与郭祥泰不是同一时代的人,郭祥泰不可能直接继承祝尧民衣钵。只能说祝尧民曾传医术于郭祥泰之前的郭氏先祖。其中或有正骨方面的经验。郭耀堂《秘授正骨心法》序而妙术之流传,则自身曾祖典公始。公讳尧民,道号完祀,名医传载之甚详。沿习及身,世传四辈。虽身村业此者甚不乏人,要皆以身曾祖为起点。奇方手术,家传无替”。祝尧民是否系郭尧民之误传?郭尧民与祝尧民之间是否存在学术传承?目前资料不得而知。但郭尧民系郭氏第十六代人,郭祥泰极有可能从其族叔处得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否则《秘授正骨心法》序中不会写“而妙术之流传,则自身曾祖典公始。”。同时《郭氏家谱》记载其十六世郭逢春之子郭守志“精于岐黄,承父遗风,亦精于正骨外科之术”,其侄郭守业“好医术亦精于外科”。同一家族,郭祥泰有条件从长辈那里学习和继承骨伤外科经验。

其次武林高僧或乞丐说。这应该是发生在郭祥泰自己身上的事情。郭氏家族在郭祥泰时期及以前虽然有多人习医行医,并未专于正骨。而郭祥泰为何以正骨著称于世呢。肯定郭祥泰除继承了先祖们的正骨经验外,还学到了当时较先进的正骨手法和方药。根据文献研究可以基本上肯定其得到的技术资料应该是《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其得到的方药应该是接骨丹和展筋丹。《医宗金鉴》出版于1742年,吴谦等撰书有功之人方奖书一部,随后几十年间民间广泛流行此书可能性不大。《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是当时最先进的正骨专著。当时的医生只要掌握《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技术就会有质的飞越。那么接骨丹和展筋丹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又从何来。可能得之于高人或像《神农本草经》一样,假托于某人。中医学中许多祖传世家的起源几乎都是神奇出世故事或感恩性故事。与平乐村一路之隔的象庄秦氏妇科,也起源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几乎是同样的传说。秦氏妇科的创始人秦世禄,在起家门,以施舍茶水闻名乡里。一个远方骑马来客,念秦世禄年老志诚,心地善良,又是施善于路人,就传以秘方。

再次《郭氏家训》同族益元君传术说。郭氏正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堂名,一则人和堂,系郭祥泰所创;二则益元堂,系郭树信所创。据《郭氏家谱》记载郭树信系人和堂账房先生,郭祥泰晚年将正骨医术传给郭树信。郭树信所写《郭氏家训》载“堂名定为“益元堂”,即后人纪念益元君传术之意。”郭树信在跟随郭祥泰学习正骨术以后,除掌握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的同时,又得到同族道人益元君所传的“益元正骨八法”。

7 高云峰与现代中医骨伤科

   郭灿若系民国期间平乐正骨名医之一,郭聘三医术继承者。1926年,他和高云峰结为伉俪,夫妻配合默契,在平乐家中治疗省内外病人。就医者络绎不绝,家院内外车水马龙。1930年,郭灿若患重病,其子郭维淮方1岁,眼看本门郭氏正骨后继乏人,他果敢冲破“传男不传女”的祖训,开始教授高云峰正骨医术。高云峰系农村妇女,高云峰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学习正骨医术,在郭灿若手把手的教授下,很快也成长为正骨高手并公开行医。在民国期间因平乐正骨的许多传人都曾给国民党军政要人看病,在当时名气响亮。1948年春,人民解放军二次解放洛阳后,在平乐村贴出了陈赓司令员签署的保护平乐正骨医术的报告。1950年郭灿若病逝于上海,享年56岁,从此,高云峰成为郭氏正骨第五代主要传人。

    1952年高云峰冲破家族势力,将祖传“展筋丹”、“接骨丹”秘方公布于世。得到政府和人民的称赞,1956年1月,高云峰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政协第二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她,鼓励她“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从北京回到洛阳后,高云峰毅然打破平乐正骨只传郭姓不带外徒的戒律,开始带异性徒弟传授正骨术。随后在政府支持下,高云峰创办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1958年9月,高云峰创办了“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成为新中国中医骨伤科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为新中国培养了建国后第一批骨伤科高级人才,为现代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被尊为“现代中医骨伤科之母”。

    高云峰是一流的正骨专家,骨伤科教育家。高云峰深得平乐正骨八法之秘,凭纯熟的临床经验徒手进行诊断和治疗,即使是陈旧性关节脱位的整复,疗效也很好。在用药方面,她根据骨伤患者的病变特点,创造性的提出破、和、补三期用药原则。在临床中十分重视辨尿液、察指纹来判断患者气血的盛衰、脏腑的虚实,从而遣方用药。1956年正骨培训班学员曾根据高氏的经验总结出《郭氏正骨学》。

     正骨学是一门实践科学,高云峰医疗技术较高,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使其许多医疗经验没能没能很好的保留下来。高云峰运用的医疗技术是什么呢,通过目前散在的资料显示,是“益元正骨八法”。如“活关法”、“二辅法”、“展筋丹按摩法”等。


8  结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基本推测出平乐正骨的渊源:郭氏家族,自明朝初年自晋迁洛,世居平乐,行善积德,家族中各代均有习医者,祝尧民曾传授郭氏先人外伤科经验,到平乐郭氏第十六代郭尧民时,世代书香门第,儒医传家,乾隆年间郭尧民上太学时,得到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郭尧民“精通三教九流,遇异人生平多异迹”。其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传于十七世郭祥泰,郭祥泰通过学习伤科著作,结合家族长期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始了平乐郭氏正骨,并以正骨术著称于乡里。郭树信学习正骨术于郭祥泰,在掌握接骨术及秘方的同时,又得到同族益元君的“益元正骨八法”。有了先进的理论指导,郭树信支的郭贯田、郭聘三除继承家传医术外并深研医理,总结经验,平乐郭氏正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郭氏正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聘三承祖父业,加以深邃恢闳,旁通灵枢,折衷诸先哲奥秘,成一家法,名闻海内。”经世代发展成为正骨世家。建国后经高云峰、郭春园、郭维淮收徒办学,弘扬成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