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的13个相关问题

2018年10月09日 26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乳腺疾病常常和高血压病合并存在,控制好高血压病是乳腺疾病治疗的必须条件。下面就高血压病的11个相关问题做个介绍:

1.血压是什么?
血液在血管内充盈、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2.血压的种类有哪些?
人的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两种,故而血压也分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静脉血压由于数值很低,用血压表是测不出来,所以我们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

3.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病有什么不同?
一般来说,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标准就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继发性高血压:
也称之为症状性高血压。
是指在某些疾病过程中,作为症状之一而出现的。
该类高血压只占高血压患者的10%左右。
通常所说的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90%以上。
原发性高血压一般称为高血压病,继发性高血压称为高血压。因此高血压和高血压病不能等同。

4.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
1)正常血压,收缩压≤18.64Kpa(140mmHg),舒张压≤12.1Kpa(90mmHg)。
2)血压升高
成年人,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65Kpa(95mmHg)。
3)临界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5.引起高血压病的病因是什么?
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发病率高。
有认为每天食盐<2g,几乎不发生。
3-4g/日,发病率3%。
4-15g/日,发病率15%,
≥20g/日发病率30%。
3)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者发病率上升。
4)遗传:约半数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多发。城市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6.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按起病缓急、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1)缓进型
①早期表现:
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
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会发生脏器受累。
2)脑部表现:
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
因血压急骤升高,表现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3)心脏表现:
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
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
4)肾脏表现: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表现为:
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
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
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5)动脉病变。
6)眼底病变。

2.急进型:
也称恶性型,占病的1%。
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突然起病。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
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
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尿毒症。也可发生脑病和高血压危象。

7.高血压病分期如何?
临床上根据病程分为三期
第一期:血压达确诊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水平,并有下列一项改变者:
1)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
2)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
3)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1)左心衰竭
2)脑血管意外或脑病。
3)肾功能衰竭。
4)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5)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8.高血压病如何诊断?
1)首先确定有无高血压病:测量血压升高应连续数日多次测血压,有两次以上血压升高,方可诊断。
2)鉴别高血压病的原因: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检查,以排除症状性高血压。

9.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础调整是什么?
高血压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精神紧张,防止过劳。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体操、太极拳、气功等。
血压显著升高,症状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和工作性质,适当减轻工作。

饮食宜清淡,少进食盐及胆固醇多的食物,多吃含钾含镁多的食物。
食量以不使体重超重为度。
应戒烟、避免过量饮酒。
精神紧张睡眠不佳者可选用镇静剂,如安定、利眠宁、眠尔通、苯巴比妥等。

10.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高血压病治疗基本原则有三个方面:
1)长期性原则
缓进型高血压病发病缓慢,病程常达二三十年以亡,因此,必须坚持长期治疗,才能控制或延缓病情发展,防止或延缓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
2)个体化原则
由于高血压病由多种因素所致,每个患者情况都不尽相同。故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
3)综合性原则
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比较多,不同的个体情况不同,在临床治疗中,必须强调针对发病因素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强调联合治疗。不要过分强调或单纯依赖降压药物。

11.什么是高血压病的分级治疗?
高血压病的分级治疗,是指高血压病发病初期,可先用副作用少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未取得满意疗效,再逐步加用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以达到控制疾病的方法。
一级: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选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当一种无效时,可改用另一种。
二级:联合用药,两种药物并用,自小量开始,有效即停止调整。若无效就转入三级。
三级:联合用药,三种药物并用。
四级:三级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换用胍乙啶或可乐宁。

12.高血压病治疗的药物选择有哪些种类?
降压药物有五个大类,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加以选择。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
2)钙拮抗剂:
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
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
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
3)血管扩张剂:
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常用药物有:硝普钠、长压定、肼苯达嗪。
4)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①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宁、甲基多巴
②交感神经节阻滞剂:阿方那特,用于脑病的治疗。
③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
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
常用药物有:胍乙啶、利血平
④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
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
醋丁酰心安
α受体阻滞剂:常用者有哌唑嗪、多沙唑嗪
5)利尿降压药
①噻嗪类:是应用最广的口服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
②氯噻酮
③速尿
④氨苯喋啶

13.常见降压药物的用法

1)血管扩张剂
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常用药物主要有硝普钠。

硝普钠
能直接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既能降低心脏前负荷,也能降低心脏后负荷。
既减少回心血量,也增大前向搏出量,
作用时间短,需连续静脉滴注。
主要用于高血压急症及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者。

硝普钠的用法:
开始用10~20ug/min,可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滴入剂量,最大不超过300ug/min。
副作用:
体位性低血压、嗜睡、乏力、恶心、呕吐、出汗、头痛等。

连续静脉滴注,一般不超过48小时:
因硝普钠在体内转化为硫氰酸盐,若持续用药超过72小时者,应隔日测定血中硫氰酸盐浓度,若超过10%为中毒浓度,应停药。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①巯甲丙脯酸
目前应用较多。
其作用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而增强,如合并使用利尿剂,降压作用可明显增强。
可用于各期高血压。

剂量:6.25mg~25mg口服,一日三次。

副作用:低热、皮疹、瘙痒、眩晕、白细胞减少,原有肾功不全者可加重肾功不全。

②依那普利
用法:5mg,口服,每日二次,可每周增加剂量一次,直到最大剂量40mg/日或有效为止。

口服后1~2小时开始出现降压作用,4~6小时达最高峰。有效后逐渐减量,每天一次维持疗效。

③肌丙抗增压素
是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对血管紧张素Ⅱ有竞争性拮抗作用。
对血管紧张素Ⅱ增高引起的高血压有降压作用,也可用于恶性高血压。

对低肾素型及正常肾素型高血压,不但不降压,反而能升高血压:
这是因为本药是血管紧张素Ⅱ的类似物,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有一定的内在兴奋作用。

3)钙拮抗剂

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游离钙浓度,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的变形能力。
对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等优点。

①异搏定
治疗高血压疗效高,副作用少。
降压的优点:
a.扩张周围动脉,降低血压作用强,疗效迅速。

降压幅度与血压高度有关:
血压高,降压幅度大。血压正常者,无明显降压作用。
高血压危象可静脉注射,疗效迅速。

b.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心绞痛,保护缺血心肌,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
c.具有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自律性的电生理作用。
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者。

d.由于扩张周围动脉,可用于高血压伴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者。

副作用: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负性肌力作用。因而在病窦综合征、心脏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者均禁用。

剂量40~80mg,每日3次,必要时0.075mg/kg,静脉注射。

②硫氮卓酮
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不及硝苯吡啶。
也有抑制房室结传导速度,延长房室结不应期的作用,但弱于异搏定。
对于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且伴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较适用。

剂量:30~60mg,口服,每日三次。

副作用:同异搏定。

尼群地平
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降压,对正常血压影响很小。
服药后一小时开始降压,疗效可维持24小时。
对血糖血脂均无不良影响,剂量10mg,口服每日1~2次,

尼莫地平
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是一种强力脑血管扩张剂,既能降压,又有预防脑卒中发作的作用。
剂量:10~30mg,每日2~3次。

尼卡地平
扩张脑血管的作用较强,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变者。
剂量10~20mg,口服,每日3次。

③硝苯吡啶
降压有以下特点:
a.作用迅速,舌下含化1~5分钟发挥作用,口服后10~20分钟起效。
b.疗效显著,降压幅度与原血压高度有关:血压越高,降压幅度越大,很少发生严重低血压反应。
c.应用方便,可口服,可含化,昏迷病人可含于舌下。
d.一药多效,即扩张周围血管而降压,也扩张冠状动脉而治心绞痛。
由于增大心脏排血量,扩张肾血管利尿,故可以治疗心力衰竭。

剂量:10~20mg,每日3~4次。
副作用较小,有时可有轻度扩张性头痛,头胀、面红。
降压作用显著时常伴有心率加快,这可能是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致反射性交感神经机能亢进所致。

本药与巯甲丙脯酸联合应用时,能增强降压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