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冬养生: 温阳补肾、滋阴润燥两不忘,早睡晚起敛阳气

2015年12月06日 68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冬藏

冬季是一年到头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但岭南地区进补适合清补、平补的方式,避免过补上火,除非严寒时节。严寒时节是一年中唯一适合温补的季节,可以温阳益气、强身健体。

不过,中医专家提醒,中医进补需要遵循“因时、因人、因地”的原则,湿热体质的人,不一定适合温补;虚寒体质的人,适合温补,但要掌握度。中医十分讲究阴阳平衡的观念,温阳食物进补过多,也会耗伤阴津。因此,要做到温阳补肾之余,不忘滋阴润燥,才能达到阴阳平衡,维持健康的体魄。

冬季重养“肾”

冬季与五脏六腑的“肾”脏相对应。“肾为先天之本”,可见传统医学对肾的重视。中医认为,肾主纳气、肾主藏精。虽然肺主呼吸,但只有肾得到保健,呼吸才能平稳深沉,人体的气才能得以正常交换。对于久病、年老的人群来说,肾的功能尤为重要。

而肾主藏精,肾将其他脏腑的精气都储藏在此,只有五脏精气充旺,肾精才得以封藏,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状态。因此,冬季要避免外界寒冷伤肾,还要利用大自然“封藏”的天时养肾补肾。

衣添衣御寒 注重四肢保暖

天寒地冻是冬季最典型的气候特征,特别在进入冬至以后,岭南地区的“湿冷”天气表现得很明显。日常生活要记得多添衣御寒,特别是年轻女性,不要贪靓而穿过短不暖的衣物。

由于四肢离心脏较远,供血相对不足,以至于冬季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特别是老人、体虚者,因此,要注意四肢的保暖。特别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记得捂好四肢。

食温阳补肾大补当时 勿忘滋阴润燥防上火

冬季对应的脏腑是肾,也是自然界阳气衰败的季节,温阳补肾是冬季养生的大主题,到了冬季强调饮食进补。

首先,与春、夏、秋的清淡饮食不同,冬季可以适当增加主食、油脂、蛋白质的摄入,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能量才能抵御外寒。其次,可以进补温阳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生姜、当归、韭菜、桂圆等。补肾的食物最为当令,黑色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黑枣等均能益肾,还可以多吃栗子、核桃、腰果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外界阴气旺盛,饮食中宜多挑温阳之品。而过度的补阳容易伤阴生燥,反而不利健康。因此,冬季在进补温阳之时,也别忘了要适当地滋阴润燥,麦冬、百合、莲子、枸杞等食物能滋阴润燥。而大补上火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热的食物,如马蹄、甘蔗、芹菜等。

另外,为了避免虚不受补,冬季进补前期或进补的同时,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为大补打下基础。淮山、茯苓、芡实、薏米等食物,适宜与温阳食物一同使用。

而到了冬季后期接近春季,所谓“水为木之母”,可以在此时利用“水”滋养春“木”,适当增加护肝养肝的饮食,适当用去肝火的菊花、溪黄草等,避免吃过燥过补的牛羊肉。

住早睡晚起敛藏阳气 居室添温防湿冷

冬季昼短夜长,尤其是冬至前后,出现了一年当中最长的黑夜。人的作息也应当顺应自然,选择早睡晚起的方式,冬季可以稍微睡久一点,睡眠时间可达8-9小时,有助于收敛阳气。

另外,岭南地区的冬季以湿冷为主,并且室内多没有安装暖气,冬季在室内会越坐越冷,此时不仅人要多穿衣物,室内也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四肢容易冰冷、畏寒的人,可以用暖水袋、暖风机取暖。

行增强体质有助御寒 但运动不宜过度

正如上述所说,岭南地区冬季湿冷,容易越坐越冷。因此,冬季有必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慢跑、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都适合冬季。即使没有专门的运动,在家也不宜久坐,最好多活动身体、伸展四肢,或者做居家的健身操,暖身助阳。

冬季的运动不宜过激烈、过多,否则容易耗气伤精。运动出汗之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引起感冒。

防感冒、支气管病、心脑血管病

血糖波动、皮肤瘙痒

冬季感冒高发是因为人们常在不通风的室内,外界病毒、细菌飘散,加上气温骤降时容易受凉。冬季防感冒、早就医非常重要。

寒冷天气导致呼吸道系统疾病高发,慢支、哮喘等疾病此时容易加重或复发。

从不热不凉的秋季,过渡到冬季冷空气频频南下的冬季,昼夜温差较大,很容易造成血管收缩,这也使心肌梗塞、心绞痛、中风等急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所以,中、老年人要在生活起居上多加注意。

天气转凉,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广州只有在冬天才有季节感。因此,受天气刺激,冬季血糖容易波动。

冬天干燥,中老年人皮脂、汗腺少,自然容易成为冬季皮肤瘙痒、干裂的人群。平常要少用高温热水烫皮肤,多涂抹润肤露。

宜:温阳补肾、滋阴润肺、早睡晚起

忌:过度补阳、过度运动、穿衣太少

●冬季6大节气养生要点

立冬

多吃黑色食物,适当吃主食和油脂

2015年11月8日(农历九月廿七)

推荐食谱:黑芝麻粥

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现代医学认为,冬季进补能提高人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以改善。

在春、夏、秋三季,养生都建议饮食清淡为主,而到了立冬以后,可以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多吃富含钙、铁、维生素的食物。

在进补方面,中医有“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膳食应该多吃温性、热性的食物,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黑色食物有助肾阳,如黑芝麻、黑米、黑木耳、黑枣、黑豆等,被认为有一定的固肾作用,以煮粥的方式最适合当下食用。

要注意的是,立冬不能随意进补,例如在患病期间不能乱补,慢性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补,便秘阴虚的人不能进补,熬夜、睡眠不好的人也要谨慎进补。

小雪

吃保护心脑血管、降脂食物

2015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一)

推荐食谱:芡实山药粥

小雪前后,天气一般阴冷晦暗,此时人的心情也容易受其影响,导致心情闷闷不乐,特别是患有抑郁症的人群更容易加重病情。要避免冬季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首先要调养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节喜制怒。还要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常听一些美妙的音乐,缓解精神压力。

在饮食上,仍然适宜以温补益肾的食物为主,如牛羊肉、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等,芡实山药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等都是冬季很好的餐桌食物。另外,随着气温下降,要多吃保护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物,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可以适当吃降脂食物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

大雪

注意四肢保暖,润肺健脾也重要

2015年12月7日(农历十月廿六)

推荐食谱:莲子老鸭汤

大雪时节前期严寒,万物已经进入潜藏气,养生以“藏”为主。针对干燥、湿度低的天气特点,应该注意穿衣保暖,注意不使皮肤开泄出汗,避免阳气受到侵夺。夜晚睡觉要多盖棉被,保持四肢温暖、血液畅通,适宜早睡,可以适当晚起。同时,参加体育锻炼虽然很有必要,但也要十分谨慎,要避免过度流汗,还要避免在大风、大雾的天气外出运动,影响呼吸健康。

冬季也是进补的大好时节,可以多吃补肝肾、益脾胃的食物,如莲藕、雪梨、雪菜等。岭南地区还要保持肺气清肃,滋阴润肺之品也适合当下。由于南方天气还不算太冷,应当以温补为主,例如鸭肉、鱼肉等。如果干燥天气持续,可以适当增加冰糖、百合、马蹄等甘润之品,防止过补上火。

冬至

早睡晚起,大补当令

2015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十二)

推荐食谱:当归生姜羊肉汤

“冬至——阳生”,冬至是一年到头阴盛的顶点,也是阳气开始萌发的时候。因此,冬至在养生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注意“秋冬养阴”的原则之外,也要注意补阳。人体的阳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的作用。在饮食上,可以进入“大补”阶段,适当增加高热量食物御寒,少吃咸、多吃苦;多吃温阳食物,如当归、生姜、牛羊肉、桂圆、韭菜、核桃、小米等,著名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在冬至登场。

要提醒的是,补阳之时也别忘护阴,特别是阴虚、湿热体质的人,避免过度补阳导致上火,可在温阳的同时适当吃清热下火的食物,如马蹄、甘蔗、玉竹等。

小寒

适合吃红焖羊肉、温阳热粥

2016年1月6日(农历十一月廿七)

推荐食谱:丝瓜西红柿粥

“寒为阴邪”,中医认为小寒时节是最寒冷的时候,因此,养生的原则为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可以多吃核桃、板栗、桂圆、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乌鸡等强肾的食物。温阳的食物也有助于防寒保阳,适当吃辣椒、花椒等有助暖身,生姜、大蒜、桂圆等温阳食物亦可多吃。小寒时节也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最佳时节。

另外,小寒时节还适合进食热粥,既可以补阳,还能驱寒,丝瓜西红柿粥、黑米粥、桂圆黑芝麻粥、枸杞粥等,有助于抵御寒气。

大寒

减少大补,多吃滋阴、升散性食物

2016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十一)

推荐食谱:糖醋胡萝卜丝

大寒天气极为寒冷,万物蛰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非常缓慢的时期。因此,不可过于操劳扰动阳气,保持精神安宁,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并非春夏要养阳气、秋冬补阴气的意思,而是春夏人们喜食寒凉,阳气容易受损,要护好阴气;秋冬注意进温补阳,预防辛辣之品容易化燥伤阴。尤其在大寒时节,即将迎来春天,饮食上应当减少大补。特别是在吃完温热食物之后,可多增加滋阴、升散性质的食物加以平衡,如枸杞、百合、黑芝麻、莲子、胡萝卜、白萝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