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微创埋线技术与脊柱相关性疾病

2014年03月07日 700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的临床多种综合症,最常见的是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是临床上常用的脊柱相关疾病治疗手段之一。微创埋线技术是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长效针灸治疗模式,该技术应用微创器械将生物可降解材料注入相应的经络穴位,通过材料在一定时间内对穴位产生连续刺激产生治疗效应。由于微创埋线技术操作方便,疗效持久,而且结合了现代生物医学材料,所以在临床治疗中特别是脊柱性关性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1、微创埋线技术的发展历程

       传统针灸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主要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利用反复多次的针刺或艾灸等方式刺激经穴或夹脊穴取得治疗效果。60年代发展起来的穴位埋线疗法采用穴位线体植入的方式,在一些脊柱相关性疾病如颈椎病和腰椎疾病治疗中借助埋入线体对穴位持续刺激作用替代传统针灸治疗,使针灸治疗从短效反复治疗模式发展到了长效治疗模式。

       很显然,这种新型的治疗模式有两方面的治疗优势。一是获得了持续刺激效应,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刺激效应易于积累产生疗效;二是从技术操作上,由于1~2周治疗1次,方便了患者就诊治疗。但是传统埋线疗法有一定的创伤性,患者难于接受,另外所使用羊肠线往往引起过敏和排异、皮下结节等不良反应,因此限制了埋线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

       近年来,微创埋植医疗器械的出现和新型线体的发展使埋线疗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微创埋线阶段,使埋线疗法在发挥本身优势的基础上,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强了安全性,拓展了埋线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在针灸治疗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微创埋线技术的操作模式

       微创埋线治疗技术基于针灸治疗中的“留针法”。“留针”是针灸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毫针刺入穴位,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位中可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起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这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一些慢性疾病治疗中,长时间的留针可以延长针灸刺激效果,积累针刺效应。

        早期的穴位埋线方法是通过简单的手术方式进行的。由于没有专门的埋植器械,线体通过切埋法、扎埋法、割埋法和穿线法等方式植入穴位产生治疗效应。由于早期的穴位埋线方法无论是切埋法、扎埋法、割埋法和穿线法不仅需要麻醉,而且都有较大的创伤性。一次性专用埋线针的研制成功第一次使临床上有了专用的埋线器具,可以将线体瞬间注入穴位。一次性埋线针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减小了对患者的创伤,避免了麻醉等复杂的步骤,降低了感染机会,杜绝了交叉感染,使穴位埋线进入到微创埋线技术时代,方便了临床使用及推广。

       微创埋线是针灸治疗模式的重要创新。传统的针灸治疗模式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必须每日到医院接受针刺治疗,因此很不方便。特别是在颈肩腰腿痛等脊柱相关性疾病中,老年人比较多,行动不便,有时只能放弃针刺治疗。而微创埋线治疗是长效的,通过在穴位内埋植线体的方式代替传统的间歇式针灸刺激,获得一种持续长效刺激效果,可以使刺激长达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患者不必每日来院治疗,因此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

3、微创埋线技术的发展核心:埋植材料

       微创埋线技术中更有发展前景的是埋植材料的发展。微创埋线治疗主要依赖于埋植材料对穴位一定时间的刺激,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对穴位产生刺激,而且对机体无害的材料均可以成为埋置用材料。一般来说,作为埋植材料应该符合以下特征:1)材料首先应该是对机体无害的,不管是材料本身还是其分解产物不得对全身器官或局部有毒或有害;2)材料应该在体内被机体吸收。微创埋线所需要的是埋植材料在一定时间内的穴位刺激,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应该可以被机体的酶分解,并排出体外;3)材料产生的刺激是可以控制的。埋植材料要求有一定降解时间,刺激强度和硬度,这些特征能够通过不同的材料配方而实现;4)材料尽量不含有生物蛋白,以免引起排异和感染等不良反应。

       PGLA是最有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微创埋线专用生物医学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性,埋植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被人体吸收。PGLA线体克服了传统羊肠线吸收周期短和人体排异的缺点。GLA的化学名为聚乳酸羟基乙酸,由9份乙交酯(PGA)和1份丙交酯(PLA)的共聚而成。PGLA在体内一般经体内水解酶的作用降解,其中间产物羟基乙酸和乳酸均为体内正常糖代谢产物,PGLA最终在体内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此外PGLA还具有刺激强度和时间可控、组织反应小、无蛋白免疫反应和吸收作用好等优点,是非常理想的微创埋线材料。

4、微创埋线技术在脊柱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

       微创埋线是针灸治疗技术的发展。早期的穴位埋线由于痛苦较大,最初仅应用于疑难杂症如脊髓灰质炎、哮喘等疾病的治疗。在发展到微创埋线阶段之后,患者接受程度提高,微创埋线可以治疗的疾病范围扩大。在脊柱相关性疾病中,微创埋线技术常用于以下几种疾病:

4.1 颈椎病:临床上微创埋线疗法治疗颈椎病主要根据颈椎的生理解剖以及病理变化选取相应的夹脊穴为主要治疗部位进行治疗。夹脊穴周围组织中存在着许多神经末梢,且颈椎处的脊神经后支内侧支与颈椎夹脊穴之间距离最近,因此夹脊穴埋线可持续刺激深部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炎症的吸收,解除其对周围神经血管的压迫,从而取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微创埋线治疗颈椎病主穴选患椎夹脊穴 C3~7。配穴:颈型取大椎、大杼;神经根型取大杼、肩井、外关;椎动脉型取完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