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脑转移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2016年06月07日 437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颅内转移瘤(又称脑转移廇)系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入颅内,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3.5%-10%,国内外均认为以肺癌脑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黑色素瘤。至少40%的肺癌会在整个病程中的某一时段发生脑转移。

症状

       肿瘤一旦扩散到脑部,会破坏脑组织、引起炎症和肿胀,从而压迫脑组织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其症状依转移的部位、转移灶的多少及全身状况而不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脑转移患者在被发现时没有任何症状。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常提示发生了脑转移:

(1)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2)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3)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4)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5)单侧肢体感觉异常或无力: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肿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6)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7)偏瘫或踉跄步态:小脑部病变更具特异性,即患者常在头痛、呕吐、视物障碍之后,出现偏瘫或踉跄的醉酒步态

(8)耳鸣、耳聋:此种多在打电话时发觉,即一耳能听到,另一耳则听不到。该表现多是听神经瘤的先兆

诊断

       当医生怀疑脑转移时,一般会申请MRI平扫加增强以明确诊断。MRI在诊断脑内病变方面较CT有明显的优势。但当身体内有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或其他受磁场影响的金属物体时,就只能做脑部CT检查。当不易区分癌与瘢痕组织时,PET-CT有助于诊断。

治疗

       脑转移的治疗主要依脑转移灶的多少和范围、一般状况以及脑外的肿瘤的控制情况。由于一旦出现脑转移,肿瘤已经进入晚期,提高生活质量就自然成为治疗的主要目标。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脑转移,防止发生任何并发症。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可用来控制大脑水肿。如果抽搐发作亦可使用抗惊厥药物,也可能用止痛药来减轻头痛。

常用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主要适合于单发性转移瘤,原发灶已切除或暂时尚未找到原发灶,且能够耐受手术者;多发性病灶或较大者已引起明显颅内高压威胁生命者。对于原发肿瘤晚期,呈恶病质者与多发性病灶伴弥散性脑水肿者则为手术禁忌证。

2、全脑放射:是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适合于脑转移灶在图像上显示不清,或有三个以上的转移灶。全脑放射还可用来预防脑转移,如手术后或化放疗后做全脑预防性照射。全脑照射可使50 %以上的患者的症状减轻。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语言记忆),皮疹和疲劳。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人们所熟悉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伽玛刀、X刀或射波刀。这是把较高剂量的射线投照到脑内的特定病灶,使多束γ-射线通过旋转锥面聚焦方式聚于焦点,治疗时病灶靶点受到的是持续性高剂量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受到的是瞬时的低剂量照射,副作用可能会比与全脑放疗要轻。

4、化疗:可根据原发灶的病理性质选用化疗药物,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鞘内注射。但由于大脑小血管与脑组织间形成了紧密排列的细胞层以防止有毒物质进入脑组织,“血-脑屏障”,因此化疗药物进入脑组织有困难,一般认为化疗对脑转移灶的疗效常不好。

5分子靶向治疗:如果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检测到EGFR基因的活化突变,当出现脑转移时,口服易瑞沙、特罗凯等EGFR-TKI类药物时,脑内病灶常会明显退缩,其疗效不差于脑外病灶。通过动态检测血中CEA等肿瘤标志物,常有助于及时而准确地评价治疗的效果。

6、生物细胞治疗 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