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图说:陈有信和他的眼球守卫战

2018年07月03日 884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有信教授是治疗“黄斑变性”的专家,无论在医生群体还是患者群体都备受推崇,每年接诊患者8000多人次,被患者推举为“心中的好大夫”和“2014年度好大夫”。陈教授,帮助了5194位患者,收获了239封感谢信,338份心意礼物和474位患者投票。

记者跟随陈有信教授进行了2天体验式采访,一天门诊一天手术,目睹了不少他作为医生的真性情。


早8点,在协和眼科大厅,当陈有信的助手走出诊室,一群患者“嗡”地围了上去,那场面像极了某位明星在公众场合被粉丝发现继而索要签名。他们都是陈有信的老患者,在等待复诊加号。


这个年轻的女孩患了葡萄膜炎,一只眼睛已经看不到了,陈有信为她做的是保住这颗眼球。她是陈医生的老患者,复诊后她说:“陈老师,您能推荐几本英文眼科的书籍么,我想翻译一本试试看。”陈有信答应回去甄选几本发她邮箱。

这个女孩是雅思老师,目前在香港深造,由于地域的限制不能随时来北京复诊,陈有信介绍了他在香港的知名眼科教授朋友继续为她治疗。记者跟随她出了诊室,聊了几句以后,她的声音有点哽咽:“陈医生是个好医生,他在尽全力帮我,我要是能早点找到他就好了。”

有位年轻小伙子,就诊全程带着口罩和眼镜,当他得知陈有信愿意为他做手术时激动地说:“谢谢您,我走了五六家医院都不愿意收我做手术。”他患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时,他还是一名艾滋病患者。

一位患者的感谢信是这样写的:“走廊里站满了患者及家属,无论病人多么多,都影响不到他的工作。陈医生一直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不温不火地进行检查、诊断,倾听和答复患者。偶尔出来诊室两次,匆忙地大步流星,后面的患者紧追,如同小跑,让人忍俊不禁。”

从早8点陈有信开始接诊到下午2点吃午饭,中间未间断地诊断了76位病人。记者问,每天都要忙到这个点才能吃午饭吗?他的学生说:“今天算早的,平时比这个更晚,我们觉得老师需要休息了,才打断他先吃点饭。”

这是他的茶杯,一上午只喝了几口水。

半天手术日,陈有信教授安排了8台。没有进过手术室的人可能不知道,这里面全天播放着音乐,歌曲包括《董小姐》、《hey jude》、《后来》……

手术室外的洗手池,在美剧《实习医生格蕾》里是男女主角说私房话的地方,但是在这里,只有陈医生用刷子认真地刷手。手术都成功做完以后,他放松下来,盯着双手说:“我这手也没抹过什么雪花膏,也没见怎么粗糙啊!”护士打趣他道:“现在谁还提‘雪花膏’这词儿啊”!

陈医生一天门诊要接诊100多位患者,多的时候近200人。这样大的工作量,又要保证诊断质量,他不得不在门诊开设两个诊室,由六七个医生团队组成一道流水线:有人进行分诊,初步诊疗后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有人负责写病历;有人负责安排住院和手术等。在手术室,他也放手让年轻大夫做一些比较容易的手术步骤,他在旁边当助手。陈有信说:“我们不能光顾着自己,还要把年轻大夫给培养好”。

陈有信教授的一位患者,是一个贫困的农民,患了白塞病静脉阻塞,最后继发性青光眼,视力只剩下微弱光感。经过陈有信的治疗,眼压控制住了,患者眼睛不疼了,于是亲自书写了这幅匾,近乎单腿下跪地送给了陈有信。

爱多一点,多一点爱。陈有信喜欢写书法,写顺手了发现这个“爱”字多写了一个“点”,索性将错就错,他说:“多一点爱更宽容,更美好。”

陈有信教授走路很快,风风火火,忙忙碌碌,每天早早赶到医院,查房、布置工作、处理各种问题,又要立刻前往门诊坐诊或者进手术室手术,一天下来,走出医院的时候,经常已是星月满天。问他是否享受这种忙碌的状态,他想了想说:“谈不上享受,就是一个一个门诊看下来,一个一个手术做下来,积小德为大德,总是在做好事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