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关于儿童过敏性紫癜

2017年03月15日 703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儿童过敏性紫癜

是儿童期最常发生的血管炎,主要以小血管炎为病理改变的全身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可触性皮肤紫癜,伴或不伴腹痛、胃肠出血、关节痛、肾脏损害等症状。多数呈良性自限性过程,但也可出现严重的胃肠道、肾脏及其他器官损伤。

辅助检查过敏性紫癜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相关辅助检查仅有助于了解病情和并发症,需重视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2.X线及CT检查:

3.内镜检查:

诊断标准:可触性(必要条件)皮疹伴如下任何一条:①弥漫性腹痛;②任何部位活检示IgA沉积;③关节炎/关节痛;④肾脏受损表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另外,我国针对部分患儿仅表现为单纯皮疹而无其他症状,对于典型皮疹急性发作的患儿排除相关疾病可以临床诊断;对于皮疹不典型或未见急性期发作性皮疹者,仍需严格按标准诊断,必要时行皮肤活检。四、治疗HSP具有自限性,单纯皮疹通常不需要治疗干预。治疗包括控制患儿急性症状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如急性关节痛、腹痛及。肾损害。

1.一般治疗: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食物过敏是导致HSP的病因,故仅在HSP胃肠道损害时需注意控制饮食,以免加重胃肠道症状。HSP腹痛患儿若进食可能会加剧症状,但是大部分轻症患儿可以进食少量少渣易消化食物,严重腹痛或呕吐者需要营养要素饮食或暂时禁食并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2.抗感染治疗:急性期呼吸道及胃肠道等感染可适当给予抗感染治疗,注意急性期感染控制后抗感染治疗对HSP的发生并无治疗和预防作用。

3.皮疹治疗:皮疹很少需要治疗,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皮疹的消退及复发有效,但有报道糖皮质激素用于皮肤疱疹和坏死性皮疹治疗。

4.关节症状治疗:关节痛患儿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治疗。另外,口服泼尼松(1mg/kg.d,2周后减量)可降低HSP关节炎患儿关节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

5.胃肠道症状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较快缓解急性HSP的胃肠道症状,缩短腹痛持续时间。激素也应用于其他胃肠道症状,如低蛋白性水肿、胃肠蛋白丢失等。腹痛明显时需要严密监测患儿出血情况(如呕血、黑便或血便),出血严重时需行内镜进一步检查。

6.紫癜性肾炎治疗: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相应诊疗指南。上皮新月压缩(黑色箭头);有系膜增殖(蓝色箭头)弥漫性系膜IgA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HSP胃肠道症状、关节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肾损害较重及表现为其他器官的急性血管炎患儿。目前认为激素对HSP胃肠道及关节症状有效。早期应用激素能有效缓解腹部及关节症状,明显减轻腹痛,提高24h内的腹痛缓解率,可能减少肠套叠、肠出血的发生风险;对腹部症状严重的患儿早期应用激素是有益的,有可能降低外科手术干预风险。注意HSP腹痛时应用激素治疗同时要注意严密观察肠套叠、肠穿孔、腹膜炎等急腹症症状和体征。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不能阻止HSP患者肾病的发生。也没有证据提示糖皮质激素能预防HSP的复发,但能有效改善肾脏症状。有腹痛症状者推荐采用口服泼尼松治疗,l~2mg/kg(最大剂量60mg)1~2周,后1~2周减量。胃肠症状较重者不能口服患儿(持续腹痛、肠出血、肠系膜血管炎、胰腺炎等)、关节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其他器官的急性血管炎病情较重者推荐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推荐使用短效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10mg/(kg·次),根据病情可间断4~8h重复使用,也可使用中长效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5~10mg/(kg·d)[急性器官血管炎病情病情严重者冲击治疗剂量可达15~30mg/(kg·d),最大剂量小于1000mg/d,连用3d,必要时1~2周后重复冲击3d]或地塞米松0.3mg/(kg·d),严重症状控制后应改口服糖皮质激素,并逐渐减量,总疗程推荐2~4周,注意疗程不宜过长。

8.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HSP反应不佳或依赖者加用或改用吗替麦考酚酯后可改善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和肠出血)、关节炎症状及皮疹反复发作。也有采用静脉用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HSP合并颅内血管炎、颅内出血及HSP合并肺泡出血的有效治疗病例报道,以及静脉环孢霉素A有效治疗HSP合并肺泡出血病例报道。

9.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IVIG能明显改善HSP坏死性皮疹、严重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肠出血、肠梗阻)、脑血管炎(包括抽搐、颅内出血)的症状,推荐剂量lg(kg·d),连用2d,或2g(kg·d)用ld,或400mg/(kg·d)连用4d。

10.血浆置换:血浆置换适用于治疗急进性紫癜性肾炎(病理提示新月体肾炎),HSP伴有严重合并症患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