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吞咽困难、反食和口臭的少见原因:咽食管憩室

2020年05月03日 948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食管发育过程中,咽与食管连接处的后方缺少肌纤维,形成解剖学上的薄弱区,即Killian三角。反复的食管上括约肌松弛和咽部收缩不协调,引起食管内压升高,造成食管壁局限性疝入纵隔,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状突起,称为咽食管憩室。最早的描述见于1769年Ludlow的尸检报告。1877年Zenker 与von Ziemssen系统总结了憩室的特点,故后来又称为Zenker 憩室。按照憩室直径大小可分为小憩室(小于1cm),中憩室(1cm-3cm),大憩室(大于3cm)。咽食管憩室多见于70岁到80岁的老年男性,国外报道患病率约0.11%。我国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咽食管憩室占调查人数的0.12%,与国外相近。最常见的症状是吞咽困难、反食和口臭。

      临床症状与憩室大小及有无并发症有关。

      小的憩室常无明显症状,大部分在体检时发现。起初由于认识不足和设备落后等因素,咽食管憩室漏诊误诊的例子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检查水平的提高,从最初的误将食管憩室诊断为甲状腺结节,到现在甲状腺超声发展成诊断憩室的重要手段,大大提高了无症状咽食管憩室的发现率。近1年来就有数位患者在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发现Zenker 憩室来到我的门诊就诊。

       较大的憩室,初期表现为咽部或胸骨后异物感,引流不畅时可出现反食,患者可以呕出数小时前或隔日的食物残渣,并有口臭;夜间反流可以引起呛咳、误吸等,严重的引起吸入性支气管炎、肺炎;憩室增大可以引起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憩室反复刺激可以出现并发症,包括炎症、溃疡、出血、穿孔,甚至癌变。

       咽食管憩室的诊断包括:

      1.消化道造影:典型憩室边缘光整,呈圆形膨出。

      2.内镜检查:直视观察憩室大小、形态、部位及开口情况,可以观察到食管黏膜伸入憩室。根据需要取活检以鉴别炎症、溃疡及有无癌变。内镜检查有引起憩室穿孔的风险,要慎重或需要经验丰富者来操作。

      3.超声检查: 发病部分相对固定,常位于左侧甲状腺后方,周边环状低回声带(食管壁样回声),内部呈不均质回声,可见点片状气体样强回声,加压扫查可显示与食管壁相连,部分患者饮水后憩室的大小及内部回声可发生动态变化。

       对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患者建议观察或对症治疗。饮食清淡,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伴有憩室炎或反流性食管炎的可以对症给予药物处理。
       对于发生严重憩室炎症、溃疡穿孔、出血、瘘管形成、癌变等应采取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为憩室切除。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成熟,如采用憩室镜内镜治疗,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似,已经成了咽食管憩室治疗的重要手段。

      咽食管憩室位置高,普通胃镜插入时如果患者反应剧烈,进镜时往往视野不理想,特别是早期的纤维胃镜硬度大,初学者可能会误将内镜头端插入憩室,发生穿孔。吴铁镛教授经常提醒内镜医生进镜时要格外谨慎,到现在记忆犹新。幸运的是,现在的电子胃镜柔软度高,视野清楚,发生食管穿孔的例子极为罕见。

参考文献:

1. Zenker Diverticulum. Otolaryngol Clin N Am,2013,46,1101-1111.
http://dx.doi.org/10.1016/j.otc.2013.08.011

2. Are there alternatives to surgery for Zenker diverticulum.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2016,83(9):645-647.

3.刘海珍,郁春红,师明莉等.超声对咽食管憩室的诊断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1):77-79.

4.董嘉文,毛建强,曹宪伟等.咽食管憩室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分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21(3):237-238.

5.戴鑫,张蕊,赵威等.华北地区食管憩室:124349例胃镜检查患者5年趋势分析. 临床荟萃,2019,34(12):1066-107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