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怎么回事?

2020年11月30日 812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专家介绍:张昊,主任医师,兼职教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广东医科大学及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在国外专门研修脊椎手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上颈椎外科疾病的诊治,颈椎退变疾病的治疗和脊柱微创技术。开展了深圳市首例寰枢椎脱位经口咽松解、后路固定术,广东省首例颈椎椎体肿瘤En-bloc切除、3D打印定制金属椎体假体重建术。

1、什么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由七节椎骨组成(C1~C7),在椎体前方的叫前纵韧带,椎体后方的叫后纵韧带。颈椎后纵韧带是一条很宽的韧带,负责连接整个颈椎的后方。

 正常情况下,颈椎后纵韧带是一个软的、弹性的结构,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个韧带就会变成骨性结构(异位骨化),称为后纵韧带骨化(OPLL)。

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慢性的劳损、糖代谢异常等有关。OPLL在东亚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以后,韧带组织弹性变差、韧带变硬、钙盐沉积,骨化的韧带会造成椎管狭窄,严重时甚至会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

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类型?

根据影像学表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分节型:发生于椎体正后方,是比较常见的。

连续型:把两个或多个颈椎连在一起了

混合型:既有位于椎体的,又有位于两个椎体连在一起的,涉及范围较广,多与遗传有关。

周围型:后纵韧带骨化发生在椎间盘的后方,可能与慢性劳损有关。

 根据临床表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分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前者较为多见,这是因为后纵韧带骨化大多数都发生在中央部,也就是在脊髓的前方,影响脊髓的机会更多一些。

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状?

颈部僵硬、疼痛:

后纵韧带骨化、变硬,导致颈椎关节的活动度变小,相当于把关节固定住了,导致颈部僵硬,很多患者以颈部僵硬为最初症状。同时常常伴有静息状态脖子疼痛,活动后疼痛加重。 

上肢症状:

上肢的麻木、疼痛,一侧或双侧手部或臂部力量减弱,手部活动灵活性减退,严重者不能拿笔持筷或捏取细小物品。 

下肢症状:

双下肢无力,抬举困难,拖地而行或步态颤抖不稳,有踩棉花感。严重者不能自行起坐及翻身,完全瘫痪在床。 

大、小便功能障碍:

排尿困难或小便失禁。同时排便功能低下,每3~5天一次,常有便秘及腹胀。

4、明确诊断需做哪些检查?

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MRI)检查是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最常用的手段。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会首先通过X线来进行初步排查。

CT检查对骨组织与软组织的鉴别有很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够更加准确明确诊断,是后纵韧带骨化诊断的金标准。

MRI对脊髓神经等软组织有清晰的显示效果,能够清楚的判断颈椎脊髓神经是否存在压迫征象,是颈椎病诊断的有力工具。

5、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如何治疗?

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大多数病人,都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一少部分病人得需要手术,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越早进行干预,最终的结果越好。

保守治疗:

包括牵引、卧床休息、颈托固定、理疗和药物治疗等。需要注意的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往往脊髓已经受到压迫,所以不建议选用推拿疗法。

症状轻微,或后纵韧带椎管占位小于30%,脊髓造影无明显梗阻,以及年龄较大、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均可尝试保守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一旦发现对脊髓压迫明显加重,应积极手术。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仅缓解症状,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减压、解除骨化纵韧带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并重建颈椎稳定性。

手术方式分为颈椎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例如,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等。手术入路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入路。

最后,专家提醒,后纵韧带的骨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病理过程,椎管狭窄会逐渐加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干预。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急性外伤,比如洗澡、乘车等都要注意,有时仅仅一次轻微的外伤,就可能“引爆”严重的后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