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阴滋病"or"恐艾症"or"疲劳综合症"的心理根源

2018年07月09日 91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阴滋病”是在高危行为(或自认为是高危行为)后症状不断、反复出现类似艾滋病初期症状,但多次在权威机构检测,均显示HIV抗体阴性的症候群。
“恐艾症”是指有过“高危行为”的人群,感觉自己身体不适时,就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从而出现更加强烈的恐惧、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
"疲劳综合征"即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组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伴有多种神经、精神症状,但无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为特点的症候群。因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复杂,一般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又无重大异常。通常表现程度不同,症状也轻重不一。
这三个疾病,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低热乏力,头晕眼花,舌苔白厚、肌肉跳(痛)、皮疹、虫爬感、关节疼(响)、肠鸣、腹泻、淋巴结肿疼、咽炎、口腔炎、结膜炎、皮肤结节、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等等多系统多器官症状。同时,实验室检查又查不出什么阳性结果,紧张担心的情绪挥之不去,"是不是没检查到,是不是检查结果不准确,是不是医生经验不足?"种种的疑问和隐隐约约的躯体不适感,促使患者奔走于各种医疗机构,反复检查,重复检查,甚至被各种私立医院"名医"或者电视台上的保健品"大师"忽悠的昏天暗地!而疾病的"阴霾"却始终盘旋于头顶,如影随形!
国家卫生部从2009年至2011年,展开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让一群自认为患有“阴性艾滋病”的人经过多次动态检测,证实并未感染艾滋病毒,也没有感染其它传染病。然而,卫生部的澄清并没有完全打消“恐艾族”的疑虑,这群人仍然是“将信将疑,惶惶不可终日”地生活着,并让一些原本正常的人因为一些媒体似是而非模凌两可的解释搞得也加入到了“恐艾族”的行列!
“恐艾族”大多有一定躯体症状,比如乏力、头晕、头痛、胸痛、心慌、腹痛、消瘦、咳嗽、 便秘、视物旋转等,他们会反复上网查询、拨打咨询热线,或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或在多家医院花钱做很多全面的体检,结果仍是阴性,但又总对阴性结果持怀疑态度。
接过一个咨询电话,一个男孩28岁,一年前有过一次性行为,因为并不了解对方,回家后一闪而过的出现一个念头"她会不会有艾滋?"之后,他又在网上查阅艾滋病的一些新闻和帖子,从此坠入“恐艾”深渊。一年以来他查了10次艾滋病抗体实验,从市属医院,市疾控、到省疾控,最后又到国家疾控,结果都是阴性,但他仍然不放心,问了各种专家,得到的答案稍有不确定因素,他就会极度恐慌,而即使权威专家已经告诉他"你肯定没事,放心吧!",这种答案也只能暂时缓解他的疑虑!过段时间,他又会因为某种原因,回到之前的状态!
其实,他确实得了一种病,不是身体上的器质性病变,而是一种顽固的心理疾患,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才能缓解病症。但具体的困难是,这类患者往往拒绝承认自己是心理疾病,他们和你强调的永远都只有三个字"可能性","这种可能是不是存在?"是他们最长问的,而可能性的东西谁能说那么绝对呢?在这种医疗环境下,即使有比天上掉馅饼还小的可能,又有那个医生能冒那个险说"绝对"呢。
比如,有位患者从医院出来后无意中发现自己的手上有破损,于是乎,开始怀疑这只手可能触碰了医院诊室的门把手,而这只门把手又很可能已经被另外一名艾滋病患者的手碰到过,这样病毒就有可能传染给自己,还有患者认为自己在公厕上厕所了,而前面很可能有艾滋病患者也上厕所了,他的体液分泌物可能溅到我身上,从而陷入恐慌,不停咨询、追问,坚持断定自己肯定已经感染了,即使查不出结果也是在潜伏期,自己时日无多;有的人还会列举出自己的一些症状表现都符合艾滋病的诊断。
其实,这些人都有共同的性格基础,大多敏感多疑,同时,特别在意自己,有些还有完美主义,以及对生命和健康的错误认知!

强大的负性心理暗示犹如一碗慢性毒药,逐渐发挥作用,起初它会占据患者的大部分精力,让他惶恐不安,无心工作,甚至失去所有的兴趣爱好,之后,它会影响内分泌及神经调节,继而出现多种躯体不适,最后心理因素和躯体不适感交相呼应互为因果,不断加重!把患者一步步拉入强迫性思维的泥沼,患者越是挣脱,陷的越深!
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做再多的检测,去再多的医院,问再多的专家,也于事无补,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寻求帮助,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手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