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医生说战争2——靠想象是不可能赢的

2020年04月20日 82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本文已发表于公 众 号烧伤科医生陈郑礼

 

战争之所以值得学习和研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务实;

医生与伤病做斗争和打仗是一个道理,需要非常务实的态度。

 

有很多人夸下海口,但是被立马打脸。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和平年代,可能就会因为当事人劳苦功高,或者考虑到安定团结,马上就被敷衍过去了。

但是战争时期,可是会立马兑现的。

 

今天说两个真实的打脸故事,希望大家听了以后,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故事发生在二战的苏德战场。

 

战争初期,德国大军压境,势不可挡,苏联军队节节败退,非常狼狈。德国人靠着先进的装甲集群战术和钳形攻势,在苏联人的国土上如入无人之境。许多苏联战士是第一次看到坦克,血肉之躯和钢铁机器之间的较量简直就是一场屠杀。

 

两国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和人员训练上,战略战术上也差了好几个层次。

德国的装甲集团军指挥官在之前的战斗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以曼施坦因元帅为首的天才军事家们,务实而又富于想象力,在苏联红色的土地上肆意践踏,十分猖狂。

反观苏联方面,刚刚经历了军队中高层人员的大清洗,也就是“肃反运动”,各级指挥官都很年轻,共同的特点是又红又专、根正苗红。尽管战斗经验欠缺,但有着一腔热血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一场信念与经验之间的战役很快就在苏联南方的重镇,今天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展开了。

面对纳粹无情的铁蹄,苏联当时的领导人,人民的领袖——斯大林同志,在莫斯科召开了战前准备会。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出现这种想象与现实有冲突的情况下,底层和最高层的人是比较清醒的。因为底层的人具体干活,知道这个活干不了;最高层的领导要对事情负责,也不会掉以轻心。相反,中层的干部往往立功心切,容易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

 

这次会议上,斯大林同志忧心忡忡,不断地抽烟,询问退敌之策,底下鸦雀无声,将军们面面相觑。突然,叶廖缅科元帅站了起来,关于他的生平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就是下面这个大兄弟,胸口的勋章多的快挂不下了,可谓战功卓著。

 

叶帅不仅觉悟高,而且是个暴脾气,看到领导如此忧虑,竟然账下无人分忧。难道面对纳粹党的这群暴徒,更为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显得如此脆弱?

叶帅想到这里,悲愤交加,拍案而起:“斯大林同志,请批准我去基辅!”

 

斯大林毕竟老江湖,自己就是从底层慢慢爬到了最高领导人的位置,对于这种套路还是很熟悉的。他有点犹豫,不放心地又提醒了一句:“这次任务很艰巨,元帅是否有把握挡住敌人?”

 

叶廖缅科真不含糊,回答的内容掷地有声,丝毫没有辱没墙上的党旗:

“我这次去基辅,不仅仅是要挡住曼施坦因这个流氓,还要把他打回德国老家去!!”

 

这就是他的原话,并非后人的添油加醋。我不知道俄语是否有流氓这个词,估计意思也八九不离十吧。

当时场面很震惊,在场的大部分将军都松了一口气,然后微微点头表示佩服。

斯大林也吃了一惊,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现在都这么说了,也没办法,只能委任叶廖缅科作为基辅方面军的司令出战。他心里应该是做好了输的准备了。

 

这一仗打得惊天地泣鬼神,结果还真的很出人意料,永载史册。想到过可能不行,没想到竟然那么不行。乌拉尔的打狼少年可以在黑暗中狙杀德国的猎鹿贵族,却无法阻挡正面战场上对方虎式坦克的履带,用步兵去阻挡机械化部队无异于螳臂当车。苏联军队只用了一次战斗,就完成了60万人被包围,大部分投降的壮举。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投降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50多个师,人数是南京 大屠杀死亡人数的两倍,而且这些都是苏联的青壮年男性士兵,一下子就撑爆了德国人的战俘营。苏联防线从此全线崩溃,直到半年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才稳住阵脚。胜利依靠的不是这个以领袖名字命名的城市,而是零下40度的极端气温和远道而来的西伯利亚雪地师。

 

现实往往比想象要残酷很多,靠想象去面对现实,会有十分惊人的后果!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

 

当时日本人和美国人在争夺一个岛屿。

美国人占了先机,率先占领了这个岛,日本人要从美国人手里抢。

沐浴过改革春风的我们都知道:别人已经占了的位子,想要去抢,会有很大的难度,主要是舆论压力大,显得去抢的人太贪婪,领导也不会允许下面的兄弟们乱来。所以凡事要趁早下手,这样就算是名不副实,大家也都没话说。

但当时是在打仗,打仗的好处在于不用考虑那么多虚的,双方你死我活,也没有地球球长在主持正义,谁拳头大谁就有肉吃。

 

一木支队长是个铁头。当时的日本,充斥着军国主义的狂热和武士道精神,加上之前的战争顺风顺水,出现一些过度自信的情绪很容易理解。但是一木支队长在这些人里面,依然算是鹤立鸡群的,可以说是铁头里的铁头。

 

这张照片是日本陆海军在淞沪战场会师的场景,嚣张之气可见一斑

 

一木盲目地认为:美国人不堪一击。他不是去打战的,而是去拿回荣誉的。他手下有3000名士兵,还有另外一个联队支援,总共大概6000人。他觉得另外的联队是来抢功劳的,因为根据情报显示:岛上大概有5000个美国人,战斗力很低。按理说,他自己这3000名老兵对付5000个菜鸟绰绰有余(抗日战争时期,每对付1000个日本人,需要大概5000个中国士兵)。所以,他不等自己的部队全部登陆,就带着800个先头部队组成一木先遣队出发了。一木唯一担心的是:美国人知道他要登陆,要是提前逃跑了,那就糟糕了。

 

我觉得人生在世,说一些大话在所难免,有时候为了鼓舞一下士气,或者有时就是赌博。这种冒险的事,成功了,就是以少胜多,民族英雄;失败了,就是傻逼一个。所以如果真的要干,尽量少干,见好就收。

 

说回当时的战场。一木不仅没有这个意识,他甚至觉得胜利是探囊取物的事儿,这就很要命了。

在前面等待他的是1万多名全副武装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还有60架飞机和6辆坦克。一木支队长还想出了一个无比奇葩的战术,他让手下的军官在前排冲锋,他觉得军官要发挥带头先锋作用,要身先士卒。我想当时这支队伍里军官们的心中一定是有草泥马奔过的,好不容易混了个一官半职,哪知道遇上这档子事儿!但是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想找个理由回避都没门儿啦,只能硬着头皮上。结果一轮冲锋过后,所有的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全部阵亡,接下去的仗更没法打了。要不是一木最后自己也挂了,我真的怀疑以后谁还敢跟着他混。

 

即使进攻受阻,一木队长依然给大本营发去电报:“先遣队已展开攻击,形式于我有利,攻势可望获得进展”。大本营还在考虑他们推进得太快,占领了岛屿之后,补给速度能不能跟得上的问题。半天以后,又收到电报:“先遣队被全歼。”然后又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一木先遣队全军覆没。

 

我想大本营当时的感受是懵逼的,这TM也太突然了。找谁说理去?

放到现在,这种事很常见:股票市场、部分理财产品、甚至和别人合伙做生意。前一秒意气风发,下一秒无奈扼腕。

 

这就是用想象去面对现实,饼画的再好都会被无情打碎。

 

话题转回现在的21世纪。医生和患者,是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对面的敌人是伤病。更多时候,医生是指挥官,对于治疗的成败负有主要责任。如果没有务实的态度,丰富的经验和仔细的观察,仅仅凭感觉、靠想象,或者凭借自己不全面的经验去治疗,后果恐怕就会和故事里的两位指挥官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拍着胸脯保证,夹着尾巴逃跑。

 

很多患者网上找我看病,我都会请他们提供一下伤口的照片,只有看见伤口,才能初步评估。有时候光凭照片依然会误诊,比如同样的伤口外观,如果患者有糖尿病,那么治疗方案和愈合时间和正常患者肯定是不同的。所以,诊断一个伤病,要分为很多步骤:病史、查体、化验、影像学等等。我的另外一篇短文——《年轻医生猝死的那么多,医生真有那么累吗?对诊断过程有详细的描述,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阅读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