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脑动脉瘤病理如何分类

2016年11月15日 739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囊状动脉瘤(saccularaneurysm)最常见,好发于动脉的分叉处,像一个向外突起的口袋,瘤壁的内弹力层薄弱甚至消失,中层有肌纤维变性,外膜比正常的动脉薄。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血栓、钙化、脂肪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梭状动脉瘤(fusiformaneurysm)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因此老年患者中较多见。受累的动脉弯曲、增宽和拉长,内弹力层和中层缺损,常有粥样硬化的病理表现。某些累及血管壁的疾病也会造成梭状动脉瘤,比如:马方(Marfan)综合征、高半胱氨酸尿症(homocysteinuria)、假黄色瘤弹性组织病(pseudoxanthoma elasicum)、梅毒和巨细胞动脉炎。

  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为血液进入中膜,少见的进入外膜下层,使动脉管壁向外扩张,形成动脉瘤。进入内膜下的血肿更易引起管腔狭窄,而不是动脉瘤。可由动脉的轻微外伤、肌纤维发育异常和累及动脉中层的疾病造成。

  假性动脉瘤(false aneurysm)常发生于严重头外伤后,瘤壁由血栓和周围的一些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正常的血管壁层,非常脆弱。

  炎性动脉瘤(infectious aneurysm)多由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微栓子引起,造成内弹力层和肌性外膜的感染,导致动脉破裂。

  90%颅内动脉瘤位于Willis环附近。大部分位于大脑前循环,最多为大脑前动脉,其次为颈内动脉,后循环动脉瘤较为少见,主要在基底动脉分叉处,其次在小脑上动脉或后下动脉起始段。

  颅内动脉瘤有单发、多发和巨大动脉瘤:在尸检中多发性动脉瘤患病率(25%~31%)较临床(15%~24%)为高。传统上将直径≥2.5cm的动脉瘤称为巨大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