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洪韬教授向美国医生介绍中国神经介入医生抗疫经验

2020年09月27日 862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破百万,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关键时刻,全球医生也展开连线,交流抗疫经验体会,团结协作,共渡难关。美国东部时间42日下午4点,美国神经介入外科学会(SNIS)组织了一场特殊的网络会议,邀请来自中国、意大利和美国本地的4位医生,分享新冠疫情期间神经介入医生如何坚持开展神经介入工作和进行自我保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洪韬教授受邀介绍了中国神经介入医生抗疫的经验,并解答听众提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洪韬


会议由SNIS教育委员会主席,新奥尔良欧奇斯能医疗中心神经介入医生James Milburn主持。当日会议原定1小时,因为问题过多,最终延长至近3小时,峰值时有570位SNIS会员医生同时在线观看。

会议首先由来自宣武医院的洪韬教授发言。洪韬教授介绍了中国抗疫所经历的历程和一些基本经验。随后,作为《中国神经介入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推荐意见》执笔者,他择要介绍了疫情期间卒中患者进行神经介入救治时的筛查流程、适应症把握和术后处置。

他的发言还着重提醒了自我防护的重要性,尤其是看到许多国外医生防护不充分的问题后,以支援湖北全国医护人员零感染为例,提醒美国同事在接触病人时至少要穿戴II级以上防护设备,“医护人员不能逞英雄,自身不感染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洪韬教授的发言得到良好的反响,中国作为率先走出疫情的国家,中国同道的经验具有很强的信服力。

会议第二个发言者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最大医院Careggi University Hospital的神经介入医生Leonardo Renieri。意大利是本次国际疫情爆发突出的地方,所有医院都以新冠肺炎收治为主,但Renieri医生作为神经介入医生,谈到“虽然新冠疫情持续,但卒中患者仍然有权力得到治疗”,在3月份治疗了6个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和19个急诊取栓病人,其中新冠肺炎检测阳性5人(20%感染率!)。他们辟出专门1间造影间为新冠确诊或疑似患者手术,在麻醉插管环节进行调整(先在负压房间插管,然后转运至造影间,期间不拔管),其余流程均按照急性卒中的标准进行。对于参与新冠患者手术的医生,仍需继续工作(Renieri提到,不然就很快没有医生了),只是在接下来工作中戴外科口罩,隔天测量体温,7天后或出现症状时咽拭子测试。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教授Michael Levitt。他重点讨论了卒中合并新冠患者气管插管的问题。医生普遍认为气管插管后的新冠确诊或疑似患者对手术医生更安全,而在术间插管会导致气溶胶蔓延,但是Levitt医生认为目前尚无结论,尽量避免术中改全麻插管。他还介绍了新冠患者进行手术时的细节,如所有介入耗材都搬出术间,避免污染。由于个人防护物资的普遍短缺,在疑似新冠患者手术中,只有进手术间的医生和护士能够戴N95口罩。

最后一位讲者来自纽约的西奈山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教授J Mocco,该医院也是美国神经介入界大咖Alejandro Berenstein所在的医院。纽约也是此次美国疫情的重灾区,Mocco教授谈到在发言此刻,全球感染人数已经突破一百万。但同时卒中病人依然需要支持,在过去的10天,他一共做了11个取栓和2个静脉窦血栓的病人。他提到他初步的感受是患者新冠感染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会更高。此外他介绍了纽约目前诊疗常规的改变,所有择期手术停止,普通门诊都改为远程医疗,医院里80%收治的都是新冠病人。

4位讲者发言后,进入问答时间,与会听众提出了大量的问题,问答环节持续1个半小时,会议圆满结束。历时近3小时的会议,有一点感受非常强烈:在疫情爆发下,在防护物资紧缺、患者新冠感染可能性大的情形下,世界各地神经介入医生最关心的都是如何坚持急诊卒中的救治,他们都是各国的白衣勇士和逆行者。在这场疫情中,全世界医生命运与共,共克时艰,希望疫情的阴霾尽快消散,希望他们都平安健康。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