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疼痛性副舟骨

2021年07月24日 92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足副舟骨是一种常见的足部解剖变异,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患儿常因参加体育训练致单足或双足内侧疼痛而来门诊就诊。体检发现足内侧有局部有一凸起。

足副舟骨通常分为3型

I型,小的籽骨,包埋在胫后肌腱中,约占足副舟骨总数的 30%,主要表现为胫后肌肌腱内的圆形籽骨,该型极少出现症状;

Ⅱ型,籽骨稍大,成三角形或心形,是副舟骨与舟骨体之间通过纤维软骨构成关节,胫骨肌腱的一部分附着于足副舟骨, 由于副舟骨的存在,使舟骨对应力的耐受性降低,易受到胫后肌腱的局部牵拉或剪力作用而出现临床症状, 加之长期行走摩擦, 使得副舟骨的支持组织和内侧纵弓的支持组织容易发生疲劳、 慢性损伤和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滑囊炎),进而出现疼痛;

Ⅲ型,为“鸟嘴”样或角状舟骨,是足副舟骨与足舟骨通过骨桥相连,此型患者很少出现疼痛等症状, Ⅱ型及Ⅲ型共占足副舟骨总数的 70%左右。 而Ⅰ型和Ⅲ型虽也有内侧足弓骨性突起,但副骨与足舟骨之间无纤维结缔组织连接,或骨块已完全融合在一起,故较少发生疼痛。

治疗:对于疼痛性副舟骨,可单纯切除副舟骨的基础上,联合吸收缝线简单加固胫后肌腱止点方法, 以及术后 6周的患足制动, 尽可能地恢复胫后肌腱的完整性和生物力学功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