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小儿尿频系列问答

2018年08月20日 1004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 小儿尿频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况下排尿次数有年龄差异。新生儿出生前几天每天排尿45次,1周后排尿可增至每天2025次;1岁时每天排尿1516次;学龄期每天67次。若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明显超过上述各年龄段正常范围时称为“尿频”。例如,学龄期儿童排尿次数达到:日间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ml时应考虑为尿频。尿频可分为生理性的与病理性的。如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气温骤然降低所致的一过性的尿频,属生理性尿频;如因泌尿生殖系统病变等原因所致的尿频,则属病理性的。“尿急”是指不能自控排尿或排尿有急迫感,尿意一来,马上就要排尿,不可稍有等待;或排尿之后,又有尿意,急需排尿,不及时排尿,则会尿湿内裤。“尿痛”是指解尿时感觉尿道口及下腹部、会阴部的疼痛不适。尿频若伴有尿急、尿痛及排尿不尽,则称为“尿路刺激征”或“膀胱刺激征”,主要由于尿道、膀胱、前列腺因炎症或异物刺激所致,也可见于神经原性膀胱或精神因素等。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杨华彬

   

2. 小儿尿频的病因有哪些?

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上可将尿频分以下几类:1多尿性尿频(尿量增多);2刺激性尿频(膀胱壁受刺激);3容量性尿频(膀胱容量减少);4神经性尿频(神经源性)。

1)多尿性尿频的病因

 内分泌性疾病:尿崩症,醛固酮增多症,甲亢,糖尿病等。

肾脏病:肾性尿崩症,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病,肾性氨基酸尿,抗维生素D佝偻病,Bartter综合征,失盐性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肾髓质囊性病等。

精神及神经性疾病:精神性多饮,家族性间歇多尿综合征等。

2)刺激性尿频的病因

感染性:尿道炎,尿道口炎,尿道憩室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积脓,早期肾结核;临近器官感染影响,如结肠、直肠及阑尾的炎症、脓肿、肿瘤等,外阴-阴道炎,蛲虫病影响到外阴及尿道口等。

非感染性:尿路疾病,如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结石及异物、肿瘤;化学性膀胱炎(环磷酰胺、泡浴),放射性膀胱炎,外阴及会阴部湿疹、过敏性皮疹等。

3)容量性尿频的病因

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尿道结石,尿道肉阜,针孔包茎。

膀胱颈痉挛,结核性小膀胱。

4神经性尿频的病因

见于精神紧张(生理性尿频)、癔病及脑、脊髓损伤或病变所引起的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如白天尿频综合征、尿道综合征、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性膀胱等。

 

  3. 小儿尿频如何鉴别诊断?

   如前所述,小儿尿频的病因很多、也很复杂,面对小儿尿频,医生要帮助患儿家长做仔细的鉴别诊断。

1)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  特点是尿的总量明显增多,常伴有烦渴,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供鉴别。诊断此类疾病的主要步骤为:区分是高渗尿、低渗尿还是等渗尿;区分是糖尿病还是肾性糖尿所致多尿;区分是尿崩症还是精神性多尿。

2)肾小管转运功能障碍性疾病  肾小管一种或多种转运功能障碍,包括近段和远端小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功能下降,可引起多尿性尿频。常见于遗传性肾源性尿崩症、肾小管酸中毒、肾性氨基酸尿、抗维生素D佝偻病、Bartter综合征等。根据各种疾病的特点不难鉴别。

3)泌尿道感染  是小儿尿频常见的病因之一。年长儿局部尿路刺激症状明显,除尿频外还同时伴有尿急、尿痛、腰痛、发热等。但婴幼儿局部症状多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应反复查尿常规及(或)尿培养以确诊。

4)肾结核  多见于年长儿,如病变累及膀胱可出现血尿、脓尿及尿路刺激征。结核接触史及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尿液可查到结核菌、肾盂造影时可见肾盂肾盏出现破坏性病变等特点可供鉴别。

5)膀胱过度活动症  尿频、尿急很明显,白天尿失禁和夜间遗尿。或伴有尿痛、排尿困难,酷似膀胱炎,但尿液和膀胱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尿培养阴性。部分患儿在尿急时诉耻骨上或会阴部疼痛,可继发泌尿道感染,且有复发倾向。有近半数患儿可并发膀胱输尿管反流。体检可有耻骨上压痛和因长期尿失禁而致的会阴部皮炎。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可测到逼尿肌收缩和膀胱壁增厚(充盈时>3mm,排空时>5mm)。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

6白天尿频综合征  近年来我在儿肾科门诊见到小儿白天尿频综合征有增多的倾向。该病在起病前多有心理情绪因素可查,如受到打骂批评,与同伴相处不和,居住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刚上学、转学或放假、与父母刚分离)。患儿白天有频繁尿意,睡前症状明显,睡后症状消失。不伴有尿失禁(解尿不知)和夜间遗尿(睡后尿床),影像学检查无逼尿肌收缩和膀胱壁增厚,病程多为自限,多数在2~3个月内症状消失。

 

4. 小儿尿频的诊断流程?

见最后插图

 

5. 小儿尿频如何治疗?

小儿尿频应根据尿频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尿频病因明确之前可先行对症处理。医生、家长、监护人及老师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紧张。给孩子以较宽松的生活环境,要允许其自由解尿,不要指责及过分关注孩子的排尿次数,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若睡前尿频明显,可以温水坐浴帮助缓解尿频。对于有明显心理因素影响的尿频,经上述处理后可以自行缓解。若还不缓解的,可以经医生处方应用毒蕈碱M受体拮抗剂以减少膀胱逼尿肌活动、缓解尿频,如托特罗定(Tolterodine)索利那辛(Solifenacin)奥昔布宁、屈他维林、普鲁苯辛、654-2等。

 

6. 小儿尿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

治疗小儿顽固性尿频,常选用毒蕈碱M受体拮抗剂(如屈他维林,普鲁苯辛,山莨菪碱)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颜面皮肤潮红、发热感、口干、视物模糊等,一般不需要停药,继续服药副作用可以减轻或消失。服药后要减少外出,避免跌倒。特罗定和索利那辛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