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4.11世界帕金森病日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唐都抗击帕金森在行动

2020年04月14日 808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今年4月11日是第24届“世界帕金森病日”。目前,帕金森病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被称为“老年人的第三杀手”。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指出,全球约有500万帕金森病患者,中国患者占世界近一半。在中国,每100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帕金森病人,并且预计每年新增病患10万人。

帕金森病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姚先生今年52岁,病程已有18年,主要症状是肢体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去年姚先生不慎摔倒,导致左侧股骨颈骨折,在骨折康复期间卧床时间长,帕金森病症状更加严重。由于长期无法进行康复训练,他的踝关节已经变形,行走时双侧脚后跟无法着地,难受异常。3月上旬,在遵守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姚先生在唐都医院住院治疗。他本人与陪护人经过了肺部CT与血常规检查,排除了新冠肺炎感染的可能,由王学廉教授、李楠医生、汪鑫医生实施了双侧可充电脑起搏器手术。开机调试后,姚先生的震颤症状完全消失,僵直与运动迟缓症状明显好转。王学廉教授表示,之后经脑起搏器的不断刺激与参数调整,姚先生的帕金森病症状还会再不断好转,最大限度接近正常人。

王学廉教授在术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王学廉教授共完成了十余例脑起搏器手术,其中姚先生是首例患者。除了日常门诊、手术、科研工作,王学廉教授还对患者进行4场线上科普教育,对基层医生进行3场线上教学,内容涵盖帕金森病的内外科治疗与全程管理、康复训练教学、衣食住行注意事项等等,广受患者与医生好评。
  
王学廉说,帕金森病是典型的慢性病,其起病隐袭、病程迁延、症状复杂、呈渐进性。作为一种终身疾病,帕金森病症状繁多,不仅有“抖、僵、慢、走不稳”等运动症状,还存在便秘、抑郁、智能减退、疲劳、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可能失去工作能力,更甚者会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承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与负担。
  
那么,帕金森病怎样治疗?王学廉表示: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药物、外科手术、康复锻炼等三个方面。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则是在帕金森病程中特定的时间窗对药物治疗重要、有效的补充。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脑起搏器手术(脑深部电刺激、DBS)在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脑起搏器手术


据了解,唐都医院神经外科1997年10月成立“帕金森病”专科病区,在国内率先开展“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1999年在立体定向毁损手术的基础上,唐都神外开展了第一例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并获得成功,至今已有20年多历史,共完成了数千例手术,为诸多功能性脑疾病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改善了生活质量,并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王学廉提醒:“有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并不重视,导致症状越来越严重。帕金森病需要早期“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服药,也需要适时进行脑起搏器手术,手术可以减少帕金森病症状波动,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他强调,“在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中,一定要全面评估运动症状、认知功能、精神心理状态等,明确临床诊断,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再进行精准的手术、精确的调控,才可能保证手术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