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解析(1) 心理弹性的锻炼并不靠挫折

2020年07月03日 84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6月30日晚上的答疑教学直播是青少年自杀心理危机干预主题案例教学的第一天。
贺岭峰教授以缪可馨事件为切入点,指出在青少年自杀案例中,冲击性的负性事件是重大的诱因,列出了“孩子自律的培养并不是依靠意志力,而是在于兴趣和成就感。人的意志力非常有限,要用在更关键的时刻”的观点。
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解析
1.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面临着多重挑战
(1)对于高考的考生来说,节律感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在学习时间和计划上都有自己的一套节奏,当节奏被打乱时,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冲击

(2)复习的效率和自律性同样是学生的挑战

曾经一直由老师带领复习,现在很多学生都因疫情原因在家自己复习,此时对于学科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重要,情绪和效率都面临挑战
2.对于老师而言,从地面课程切换到线上网课同样也是一种挑战
(1)不适应网络环境,看不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管理

(2)不适应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学生和老师的过度反应,而这种过度的反应又会引发相互作用,更容易出现应激状态和应急事件
3.孩子自律的培养并不是依靠意志力,而是在于兴趣和成就感。人的意志力非常有限,要用在更关键的时刻
4.今天的孩子自杀主要有3种原因:
(1)亲子关系问题(初中与母子关系有关,高中与父子关系有关)

(2)神经症状(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

(3)冲击性的负性事件
5.缪可馨的自杀源自于冲击性的负性事件,根源是老师在她的作文中看到了对自己的攻击,从而对缪可馨展开反攻击,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6.锻炼孩子心理弹性的关键点不在于给到孩子多少压力和挫折,而是给到孩子更多的应对方式,在压力状态下生成能力才有意义。对待孩子应当多一点柔软,多一些看见。
7.孩子自杀的原因:
(1)没有安全感,没有人给到心灵的保护

(2)孩子的存在感出了问题,没有人看见和尊重自己

(3)没有希望,看到不到自己的未来

8.自杀已经成为了孩子的头号死因,有30~40%的孩子有抑郁倾向,15%的孩子出现过自杀的念头,5%~8%有过明确的自杀计划,1%~2%的孩子曾尝试自杀未遂。
9.心理风险因素分析《生活改变与压力感量表》:

人格特质

(1)家庭精神病史或自杀史

(2)原生家庭不稳定

(3)不良的教养方式

(4)低社会支持

(5)个人高心理风险经历

(6)身体缺陷与疾病

(7)问题行为史

(8)低自我效能感

(9)消极的应对方式

(10)性格内向
风险因素

(1)失眠多梦

(2)语言脱序

(3)重要关系破坏

(4)情绪失控

(5)懒散退缩

(6)行为异常(与他人和过去的自己行为方式不同)

(7)反复就医

(8)突然地赠予行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