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患者来信——重生心愿

2015年05月08日 1164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下面是我曾经收到的众多感谢信中的一封,虽然我为患者所做的只是我应该做的工作,不足挂齿,然而,这一封信写得如此感人,竟使我也被深深地打动,原来我为患者所做的再平凡不过的一切,患者竟如此珍视和感激!

       重生心愿:决不再与胡教授在手术台相遇。二十年展望:无影灯会见证胡教授续写下一段辉煌。此刻最想说的话:感谢胡教授。

       虽然手术时其实并没真正见到胡教授。三月份那个普通的下午,麻醉苏醒后发现已在监护室的自己,试着活动了手脚,明确感知到仍和术前那样伸缩自如时,当时身体尚虚弱但意识清晰的我,永远记得那个瞬间的感动。

       术前,我们已被告知手术的风险:瘤很小但位置不好,看过片子的医生几乎都这么说。“你的手术有风险,可能会影响一侧肢体功能,重则瘫痪”。回想就医的过程,就我自身的经历,于患者而言,最煎熬的环节不是做手术的那几个小时,而是术前因家人被反复谈话而产生的心理恐惧。住院后,当我的主要家属被几次要求全部到场,反复谈话反复医嘱需有心理准备、而家人又安慰我没事时,那种感受对任何人都是挑战。当术后第二天胡教授及团队来监护室查房时,胡教授那句“和原来一样不挺好吗”让术前所有的紧张彻底释放。

       偶然查出脑膜瘤是在今年一月。之前有时稍感头晕,医生说没事,大都是脑供血不足,多休息,要不拍张片子吃点药。看到核磁共振报告时,被简单而刺目的文字懵了。想起原来两位美国同事,一位常说‘哦这是世界末日’,另一位的口头禅‘哦这不是世界末日’。当末日传言刚过,站在取片区的自己不知道那个早上发生了什么,呆呆地去咨询台问了该看什么科。不时闪过的“手术”“插管”“重症监护”“神经外科”等这些遥远的字眼,随即让从没住过院的我感觉信息量太大。

       慌乱中去看了几个专家,有现场随机挂号的,有家人联系的。“这么小的瘤(<cm),良性的,且没有任何症状,没必要冒险做手术”。“这瘤生长缓慢,有人一辈子都没事。国外有很多人伴瘤生活,观念不一样”。“可以观察半年或一年复查”。“可以做伽玛刀,当然伽玛刀也有风险,但小”。“可以手术,手术有风险,但根除”。“现在瘤小,早发现早治疗,当然任何手术都有风险”。林林总总,听了不知道怎么办,应该如何对待。

       胡教授是在网上找到的。在认真看了胡教授个人网站的内容后,预约了特需门诊。那几天,在看过的网上相关神经外科医生的信息中,医生个人网站的全部内容都看完的,唯胡教授。觉得胡教授是个对患者很负责的医生,很值得信任。不是每个医生都会给患者留下这样的感觉。因此,也是唯一家人也陪着去其门诊看病的医生,而门诊过程更给家人加深了这个印象。当胡教授在分析利弊后说可以手术时,我们当即决定不再犹豫。

       感谢胡教授,感谢他的沉稳、睿智、仁厚和严谨。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去胡教授门诊的那个冬日下午,在候诊时自己内心的忐忑不安,及在胡教授面诊后家人和自己的安心。也曾亲眼见到一位站在诊室门口痛苦不堪的患者,在就诊后他和家属神情的缓和。胡教授可能话不多,因为各地患者实在太多,不管是每周二四的门诊,还是一三五在住院区的复诊。但他总是认真耐心地听你讲完,简短的答复渗透着他对专业空间的深度领悟及源于长期大手术量实践的自信。他或许很严谨,对他不适诊的病情,他会认真向患者说明并推荐对症医生。他也许略显严肃,术前更会要求你所有家属必须都到。然而当你住院后,你会体会到那么多患者对他出自内心的尊重和感激,即使那时手术都还没做,因为他的专业、仁厚、负责任、及对疑难急患者的体恤、

       感谢胡教授,感谢他的忘我和坚持,感谢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对事业的挚爱。他随身带着小本子。上面记满了患者信息。不必惊讶怎么有那么多患者。这是个开放的时代,医疗信息和资源公开,你可以任选你所信任的主治医生。他擅长专业治疗的疾病范围很广,每天都有那么多新患者的家属或朋友同事慕名辗转找他。一年365天,每个工作日他带领着他的优秀团队(顾昕医生,郭俊医生,郎黎琴医生, 冯睿医生及护理组)都要做2-4台手术,而普通人坐着开三个会议已够累。同病房一患者,手术结束已是晚上十一点;另一个是晚上七点半,当天的第二台。我手术那天是星期四,下午手术结束后,家人见他匆匆赶往下午的特需门诊。他忙得也许都没时间去开国内国际专业会议,没时间休假或陪家人朋友聊天吃饭,没时间刷微博玩iPad看F撇开诸多头衔,他是一个纯粹的医者。

       感谢胡教授,感谢他让这个城市感悟到生命和存在。这个世界精彩不断变化万千,但每一个晨起和黄昏,你都可以在住院区看到胡教授的身影。当这座城市的大多数人晚上六七点下班回家,胡教授才刚开始当日的第二或第三台手术,次日一早又准时出现在病区查房,了解每个患者的情况。谁都不希望需要找神经外科或胡教授,但当疾病不幸发生时,你和家人是多么庆幸能在短时间内找到那么杰出的医生。他悬壶济世,不分高低贵贱;他公溥为怀,不论天南地北。他以仁心仁术,为这个城市、为我们的祖国挽救了太多患者的生命,赋予他们存在的力量。他办公室内外堆积如山的锦旗,病房内走廊里那么多或内敛或朴实的患者和家属的感激涕零,是对他精湛医术和无私付出的最好回馈。在这个国际大都市市中心的顶级地段,拥有着国内顶尖的神经外科专家,他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对极限的探索与挑战。他是我们喜欢这个城市最坚实的理由,是这个城市最珍贵的名片。

       手术已一个月。当生活恢复如常,我从没有想当然地以为因为情况简单所以手术必成功,我很清醒这一切是谁给予的。也许于胡教授这只是又一台成功的手术,对我和家人而言,那是不幸中最幸运的事。门诊时,胡教授说开刀如开车,配以画图兼手势,喻指手握方向盘时的不可预测。经历过这段旅程的我,此刻心中唯有最深的感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