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6年09月22日 78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关节是人们完成各类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结构组织。要满足各种活动的需要,依赖于关节组成组织的生理特征完好和结构形态合理。综合而言,具有良好功能的关节必须具备有效的稳定性(包括骨骼形态完整和韧带等软组织功能完整)、关节表面结构的光滑性(包括临近关节表面的骨组织结构和关节表面软骨组织结构)、关节腔内无异常结构(如异常增生,游离体、进化不完全等)、完善的生理活动范围、正确的运动轨迹和受力轴线、以及协调有力的运动肌肉等条件。其中任何条件发生病理改变,均会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如活动范围缩小、疼痛感、恐惧感等)。外伤、感染、畸形、慢性老损、血管神经病变、肿瘤、类风湿等免疫性疾病、骨质疏松、长期固定等等因素,均可造成上述条件发生病理变化。而很多情况下,关节结构形态或组成组织一旦发生病理改变,就很难甚至无法复原,加之患者认识不足、活动不当,结果造成关节功能障碍逐渐严重。

       当关节出现严重功能障碍时,除了因为疼痛感、恐惧感等,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不悦或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行动上的不方便,使得患者降低甚至丧失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无法与人交往,无法享受更好的生活,无法更好地展示个人能力与价值。同时,可能因为生活自理能力的降低或丧失,不得不依赖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基本生理活动,不仅有时无法保全自尊,更给家人或社会带来额外的人力负担。另外为了抵抗痛苦,长期四处投医、寻找偏方,因此造成了经济上的过重负担。所有这些,无不给患者带来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因此,重视保护关节功能、合理选择锻炼方法、正确理解治疗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一、关节有病、早诊早治

       在我国,各类关节病损的患者超过一亿,而且有年轻化趋势,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全世界共有3.55亿关节炎患者,其中1.9亿患骨关节炎,超过1650万人患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骨关节炎严重者可丧失全部活动能力,而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达到两年者,其骨破坏率即为50%,病情严重者寿命大约缩短10-15年。针对人们对此还没有足够警惕的现实,有关专家早就发出了“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的呼吁。

       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能够完全治愈已经发生结构性改变的关节病损的治疗方法。因此,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接受正确合适的干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程度,则显得十分重要。

       当前针对关节病损的干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手术的目的主要有修复创伤、纠正畸形、清除病灶、重建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消除难治性疼痛等。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主要目的有消炎、镇痛、活血化瘀、调节免疫、促进代谢等。

       在非手术治疗中,中医中药显示出更强的优势。许多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调节免疫、扶正驱邪、理气通络、促进代谢、补充微量元素之功效。同时,中医强调内外治疗联合、药物非药物治疗联合,包括饮食疗法、推拿疗法、运动疗法、牵引疗法、熏洗疗法、热敷疗法、沐浴疗法、蒸汽疗法、湿泥疗法、穴位疗法等。不仅治疗种类多,适合不同病症、不同人群的选择,治疗效果显著,更避免了由于长期服用化学合成药而可能带来的毒副反应。

二、需要运动、注意方式

       关节功能的好坏与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长期拒绝或无法活动,或活动量明显过少的患者,均可造成骨质疏松、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减慢、组织代谢迟缓、关节软骨退化等,继而促使关节僵化、组织结构改变等。有研究证明:关节固定三个月以上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功能障碍。因此,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锻炼不当可加重关节磨损、破坏软骨结构、甚至损伤肌腱韧带等,进一步加重关节疼痛,破坏关节的稳定性和光滑性,也可造成不可逆性关节功能障碍。

       对于已经存在关节病损的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减轻体重可缓解脊椎、膝盖、臀部、脚踝及脚等处的压迫及韧带肌肉的牵拉负荷,减轻关节的进一步磨损和拉伤。2、放松心情,心理态度对减轻关节疼痛至关重要,任何僵化的动作都有可能造成新的损伤。3、避免持久站、坐、蹲,经常变换姿态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关节软骨的代谢。4、避免过度半蹲位疲劳,如长时间爬山、爬楼梯、打太极拳等,因为半蹲位用力对膝关节软骨损害最大。5、不要疲劳锻炼,如强行压腿、长时间行走、反复下蹲站起、快速跑步、长时间跳舞等,这些情况是会加重关节损伤的。6、不要在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时进行锻炼,因为急性期关节组织因炎症反应明显而变的十分脆弱,正常活动都有可能产生组织的破坏。7、选择对关节压迫磨损较轻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如游泳、平地上骑自行车、卧位状态下的关节伸屈活动、轻松散步、小步慢跑等。8、注意动静结合,锻炼的连续时间不能过久,两次锻炼的间隔休息时间应当超过前一次锻炼的时间。9、锻炼的方式和时间,同样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病变的不同时期而易。10、必要时应当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

三、微创手术、安全有效

       关节镜技术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骨科手术技术。关节镜使用的器械精巧、细致,通过视频成像放大,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到静态和动态中的关节内部各部分变化和病损。而关节镜手术是通过2-3个0.5cm左右的皮肤切口,分别插入观察镜头和操作器械等完成的,对正常组织结构的干扰降到了最小程度,几乎对关节功能不造成任何附加损伤或影响。因此具有损伤小、安全性能高、出血少、观察准确细致全面、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关节镜技术的应用范围几乎含概了膝、髋、肩、踝、肘、腕等四肢所有大关节,已成为关节外科重要的检查诊断方法和实施治疗的手段。尤其膝关节和肩关节内大多数疾病都可以通过关节镜来进行检查和治疗,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畸形、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内游离体、关节软骨病变、关节滑膜病变、关节内异常骨质增生、关节囊挛缩、肩周炎、肩袖损伤、习惯性脱位、化脓性感染等。一般而言,关节镜手术几乎没有什么严重的并发症,唯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就是伤口感染,因此是非常安全的手术方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外伤造成的关节腔内积血、各种关节炎或关节感染形成的关节腔内炎性积液、慢性退变性关节炎形成的关节腔内游离碎屑、以及因病变引起的关节滑膜增生肥厚等,均可造成正常关节液性状的改变。正常关节液又是关节软骨营养代谢物质的重要来源,关节液性状的改变必然会引发关节软骨代谢障碍,促使形成软骨退化甚至病变,继而影响关节功能。目前研究表明,一旦关节软骨病损退变,尚无法修复。因此,尽早改善关节液形状,维护关节软骨的正常代谢,同样是保障关节功能的重要措施。关节镜手术可以有效地清理关节内碎屑和病理性关节液,修整损伤部位,清除病变组织,达到改善和保护关节功能的目的。有人形象地比喻这样的关节镜手术如同机器养护治疗一样,对于那些老年性退变性骨关节病患者,在病变的早中期,这样的养护治疗尤其显得意义重大。

四、关节置换、晚期救星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成熟于上个世纪60年代,这是上个世纪外科领域最伟大的进步之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是当前治疗关节病损晚期最有效最成熟的方法,可以达到矫正关节畸形、消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良好目的,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般说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14天即可下地行走锻炼,3个月后基本恢复日常活动。如果关节假体设计合理,选择合适,医生手术安装正确,患者使用得当,则可以有较长时间的完好使用效果。根据专家回顾性研究发现,有90%以上患者达到15年的完好使用年限,70%以上患者达到20年的完好使用年限,40%以上患者达到25年的完好使用年限,也有部分患者达到了30年以上的完好使用年限。

       目前人工关节是由在体内稳定不变的、不产生有毒物质的金属和高分子聚合物或生物陶瓷等,依照人体关节的结构、形态和功能特征制成的定型产品,它不具有新陈代谢的生物功能,它依赖于嵌入骨骼内,达到与骨组织紧密接触而形成固定状态,从而实现肢体关节活动功能。一旦由于骨质疏松、局部感染、外伤、过度承重和强力活动等,是必造成假体与骨接触的表面由紧密接触转变成分离松动,这就是医生通常所说的假体松动并发症,临床上就会出现疼痛症状,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功能。一旦出现假体松动,多数患者需要重新置换手术。所以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避免过度疲劳,维持理想体重,注意合理营养,增加必要的日照和活动锻炼,尽早尽快地消除各种感染性疾病和纠正体内出现的其他疾病。

       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目前最为有效和成熟的,尚无其他方法可以替代的改善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因此,当关节病损严重,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改善的时候,应尽早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防止由于长期活动受限等,造成关节畸形严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变性、心脑血管呼吸等其他器官组织继发病理改变,从而影响手术实施和手术效果。尽早恢复患者身心健康,尽可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负担。

结束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关节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其危害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了积极应对骨与关节疾病的严峻挑战、全面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在联合国支持下建立了“骨与关节十年”国际性合作组织,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中国是其中组织国之一。2000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实施“骨与关节十年”计划。

       在日益重视骨与关节疾病防治工作的今天,让我们医患双方携起手来,充分理解、相互合作,共同抵抗病魔,为迎接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