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利用Masquelet技术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及骨髓炎

2018年08月06日 86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对于高能量创伤或术后感染等造成的大段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截肢仍是最传统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患者保肢需求日益凸显。针对于此,如何处理长节段骨缺损、有效治愈骨髓炎,最大限度保全肢体功能,已日渐成为创生骨科医生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重建力学稳定的且有功能的肢体成为骨缺损或骨髓炎发生后骨骼重塑的终极目标。虽然自体松质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但是常规植骨治疗长节段骨缺损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移植骨吸收现象。而骨髓炎发生后由于感染界限无法准确判定,以及抗炎药物无法在局部持续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简单的开窗减压、灌洗引流无法做到根治骨髓炎,并且极易复发。而通过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技术、骨搬运技术或先短缩肢体再牵张成骨等技术治疗手段,虽然可以有效治疗大段骨缺损或骨髓炎。但这些方法技术要求高,学习曲线长且风险大。Masquelet等首先发现并提出了一项骨水泥诱导自体膜技术,并且用此项技术成功治疗了长达25cm的骨缺损。而通过于骨水泥中加入抗生素,利用其缓释效应,在骨水泥产生成骨诱导膜的同时,持续稳定释放抗炎药物,能够达到抗感染、成骨的双重效果。  

该方法分为2个阶段:先将含抗生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间隔植于骨缺损部位,待诱导膜形成后取出骨水泥并在假膜内植骨,最终达到有效成骨及骨愈合。 较其他方法而言,本项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易掌握、适应症广,易于开展,并且治疗效果确切。

在此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医用材料价格较为低廉,在为骨髓炎及大段骨缺损患者提供创伤小、确切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