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为什么眼底手术要让眼底外科的专科医生做?

2021年06月13日 883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上周四,我们医院的医教科让我去试用一台关于手术教学的仪器。刚开始,我还真没太当回事儿,因为几年前我也使用过,觉得没有新鲜感。去了后,试用了一下,就和厂家聊了起来。最关心的莫过于“这个东西多少钱”。对方很直接的说了下,“400多万吧!”。真的着实惊到我了,以前知道贵,倒也没有想过会这么贵。医教科的同事说杭州院区准备买两台,因为温州院区已经买了,所以今天就是让大家试用下,提提意见和建议,大概率还是会考虑的。
那一刻,我突然非常感慨,公立的教学医院,在培养年轻医生的过程中,真是不惜成本呀!我们医院做为全国眼科的第一方阵,在医学教学方面也是不干落后的,医院领导是要花重金投设备,抓教学,提升我们医院的综合实力呀,可谓用心良苦!因此,有我们这样的医院为背景,来这里就医的患者会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安全和安心!
其实,在全国第一方阵的眼科机构,都是科教研一体,要保证自我实力,就要保证机构设备在国内甚至国际都是最先进,这样可以培养更多的医生和学生,每一台设备就可以出一大批研究成果,这样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和学术影响力,是远超经济价值的,因此不会是亏本的买卖。所以,这样的正向激励,使得领导更愿意在设备上投资。有了好的设备,就会产生好的技术。否则,医院里的一批批博士不是浪费资源了吗?总之,眼科会产生一种现象,“强的很强,弱的很弱”!往往一个地区,有一个眼科机构做大,周围临近的城市的眼科就可能会萎缩。因为,眼科在综合医院往往是小科,而设备却很贵,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往往入不敷出,所以投入就少,没有好的设备,医生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就会逐渐衰落。
绕了一大圈,我们来聊聊眼底外科。
首先,眼底病医生不都是眼底外科医生,眼底外科医生都是眼底病医生。怎么理解呢?眼底病是大的分类,其中有分为眼底内科,眼底外科,儿童眼底病,葡萄膜炎等亚专科。眼底外科其实是眼底病专业的一个小的分支。眼底病相对于白内障是少发病,而需要做手术的就会更少。所以他不会像白内障专业一样,不管哪个级别的医院都有。往往,能成立眼底外科专科的眼科机构都是当地比较大的,这样此类病人才会比较集中,否则不可能养活一个专业。
第二,培养一个眼底外科专科医生成为手术医生需要4到5年,而培养一个白内障的主刀医生仅需要1年时间。记得14年前,王勤美院长找我谈话,问我想清楚了没有,如果选择眼底外科可能需要4年或者更久,如果白内障专业可以让我一年后拿到手术权限。因为自己的爱好和理想,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眼底外科!做了14年的眼底外科专科医生,我经常告诉我的助手,“眼底外科最难的不是会不会切,而是该不该切”,“你们要在病房踏踏实实的管理病人,不要急着动手”,“再高年资的外科医生都会出错,但是你经过严格的训练就是出错,也不会是大错,但如果你一路冒进,你犯的错就有可能使你和你的病人万劫不复!”因此,不是每一个能提起玻切刀的医生都能出好的结果的。随着现在各地经济水平的提高,玻切手术也都普遍开展,但是主刀医生的培养还是任重道远呀!
第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眼底外科对设备的要求很高,好的设备都不便宜。一个眼科第一方阵的医院领导,难道会甘心设备落后吗?是您,也不会!所以,好的设备有了,一群博士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提高,技术水平就会精益求精!
门诊,有时遇到一些就医的外地患者,不停的比较报销的比例,完全忽略了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医院的设备水准,他们可能认为,医疗都是同质的!他并没有看到医生身后的无形背景,他花费的每一分钱对应的技术和设备供给!那是不一样的!
医疗不是商品,不可能同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