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演讲题目:父亲的意义和孩子的一生

2019年07月17日 7682人阅读

专家:张天布
时间:2016年11月25日
地点:聚雅厅
整理:邢伟超
校稿:郭佳

正文(一)

张天布:我今天上午来谈的话题是关于父亲的功能,做父母是人生中无法回避的功能,生命的长河里头,流到这一段了就躲不过去了。那么上有老,对父母来讲我们是儿女,下有小,对儿女来讲我们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职责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但遗憾的是,我们几乎都是无证上岗的,都是自然而然,走到那就把爹给当上了,那怎么办呢?那当上以后,再补课呗,是这样的,我把当父亲的功能从心理学意义上来梳理一下。可能有那么几条我想到的,可能还有一些需要补充的,待会大家一起讨论的时候再添加。
首先我们说,父亲这个功能是什么呢?我们经常有一句话叫:靠山吃山。父亲是一座山,家里头就指望这个爸养家糊口,所以给人在家里当山,人家就得靠着你,就得吃你,你没给人吃好,没吃好就是你不对,所以如果你要想当父亲,这一点的话呢,基本的责任心该有,如果这个责任心没尽到的话,对孩子来讲,好不到哪去。
那么我们说呢,既然你把人家请到你家里来了,那么就要把人家管好,管不好就把孩子给伤了,好多人伤完孩子以后呢,自己还在那说:“我可不是有意的,我对我孩子很好啊,我怎么可能伤害孩子呢,虎毒都不食子呢”,虎毒不食子这句话,听起来好像蛮在理的,但有时候也可能是没悟性的人、不反思的人的一种合理化。是不是真的就虎毒不食子呢?不一定,这点请大家注意。
首先父亲是个靠山,父亲是要家里给儿女们挣吃挣喝,还要看家护院,不要让他们受欺负,这点要做好

第二个呢,我们说父亲是个什么呢?父亲是大灰狼,父亲是个吃娃的怪兽。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说孩子在长大的时候,他会需要一个跟客体的分离,那么这个在分离的过程中呢,孩子跟这个客体的关系呢,一方面是现实的关系,一方面是内在的关系,内在关系,这个爱、恨、情、仇,逐逐渐渐的就会体现出来了。
当然一开始来讲呢,孩子是跟妈妈很亲密的,但是跟妈妈呢,作为孩子这个客体呢,并不能时时刻刻都能满足孩子的愿望,让他体会到好和被照顾,那么当孩子在妈妈身上也体验到挫折的时候怎么办呢?因为妈妈太好了,太亲了,我太需要了,所以我不敢让她做个坏人,我不敢把她在我的心里头定义为一个坏人,但这种坏的感觉怎么办呢?我得找个人把它担着,对吧。这时候会出现什么呢?这时候就会出现狼外婆的故事。我们看给小孩讲童话,讲狼外婆的故事,小孩听的很认真很投入,但是大人就觉得不可能啊,但是孩子怎么会听这个故事听的很投入呢?就是因为他内心的那个坏的感受他需要一个客体来去承担那些没有没有命名的东西,那么同时呢,狼外婆如果不在了那怎么办呢?狼得有人当啊,总得有个大灰狼,这个时候啊,妈妈不能当啊,妈妈当了狼以后,怎么和妈妈相处啊,整天睡在狼窝里,这怎么得了,爸爸你去当个大灰狼吧,好吧,经常是这样。
长大了以后,你在问:“家里情况怎么样啊,父母怎么样啊?”“我家里很典型啊,严父慈母。”严父慈母吗?有时候不是的,有时候家里是个虎妈猫爸,在孩子心里头可能几十年如一日还是严父慈母。这个时候父亲也可能在我们的形象里头,他是个什么呢?他是一个大灰狼,他是吃娃的孩子。所以有时候尽管父亲可能并不是那么很严厉,但是孩子依然可能会认为他是很严厉,见他很害怕。

那么还有呢,父亲还可以是什么人呢?父亲还可以是英雄,父亲还可以是孩子一生中成长的最重要的贵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人来支持自己,保护自己。比如:两小孩打架,你敢打我,我回去叫我爸,你叫你爸,我也叫我爸来,我还叫我叔叔一块来,我爸还有好多朋友一块来,这群架就打大了。那真的叫他爸都来,会不会打在一起?也倒未必。但对于孩子来讲,叫爸来就能撑腰,壮胆,所以这个时候呢,父亲在孩子心中是非常非常有力的一个支持感,一个英雄。
如果一个孩子内心有一个强大的爸爸在后面支持的话,那他就有雄兵百万了,他出门就不怕惹事了,闯点祸、惹点事也有人帮他来处理,这是小孩子,是需要给点胆,给娃壮壮胆。但问题是这个娃,一直就这样在爸爸的壮胆之下,在爸爸的庇荫之下,然后变的无所顾忌,胡作非为怎么办?结果会怎么样?这个爸就当的有点溺爱了,有点过分了,这个孩子可能就被惯坏了。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角色依然在,但是度不好拿。
那么如果孩子长大了,凡什么事,都指望他惹了事,爸爸来替他擦屁股的话,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个孩子,一直在玩尿泥。因为这个爸爸妈妈做的太过,总是替一个玩尿泥的孩子去洗屁股。
我们再看第四个,父亲还可以做一个什么角色呢?父亲是一个好榜样,父亲是一个心目中学习的楷模。我们说,人一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一个重要的客体来一步步的去完成对自我的塑造。那么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长大了要有老师指导。所以总要找一个好师傅,让你景仰的师傅。所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那是心理意义上的一种敬仰,一种认可,所以要向他学习。另外一个做为一个榜样的力量,父亲的角色就是在的,所以说老师也很重要,老师实际在人的心目中呢,其实就是在扮演一个榜样,作用也是一个父亲的功能。
那么我们再看看我们现在,东西方文化的主流啊,一直都体现出父权至上一种特征,那么在这样文化的缔造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运用父权的心理和思维的特征,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在有意无意的创造一种心理的模式。所以我们再看一个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可能和对待父亲的态度差不多。那么如果我们认同了某种文化的时候,可能会因此而产生一种自豪、一种传承、一种担当,我们可能会为此而骄傲。
那么如果我们的认同,对父亲的认同发生了危机的时候,如果我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危机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进行不断的找茬,口诛笔伐,这就是认同的危机,认同的混乱。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现象),这半年来好一点,但是前两年的话,我们会看到网络上非常流行的一个习惯,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段子来贬低污蔑中国人,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这是一种认同的混乱,我们会看到那些段子写的时候声情并茂、深入人心,似乎都能打动人心,那么它好像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在论中国人、说中国人,议论中国文化,但是另一方面会感到很困惑,他真的是中国人吗?他怎么对中国人如此仇恨呢?对中国人如此的贬低呢?显然这是一群在文化身份认同上发生混论的人干出来的事情。这是需要警惕的。
我们再看,父亲还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有时候是一个严师,严肃、严厉的师傅,那么父亲会承担一个批评者的角色,养儿不教父之过。做父亲的来讲,你就需要在你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去打掉他的那些坏习惯,去消掉他的那些毛病,把他规范起来,那么严父有时候也是一个教练。
那么父亲是一个在人际关系社会功能上,可能作为男性来讲,他可能会作为父权社会的男性,在社会上怎么样为人处世?这些往往都是爸爸言传身教,教给孩子的,所以作为一个规矩呢,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的准则,人际关系的准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一种超我,是我们心里必不可少的东西,超我是我们内心必不可少的一个结构,缺了一个成分的话呢,这个心理是不稳定的。
那么规矩是约束人不能由着性子来,所以规定的制定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拒绝。规矩的执行者、规矩的守卫者意味着当恶人,所以做父亲不要老当好人,做领导有时候也不要当老好人。做父亲、做领导当老好人的话,这家就没样子了,单位就没规矩了,乱成一锅粥了。那么父亲会让孩子学规矩,学规矩的过程是要内化这个规矩,而不是时时刻刻以一种狼的形式站在旁边来唬他,而是在这个规矩的传承过程中让你的下一代,让你的孩子,你的下属,慢慢的从内在去接受去认同这个规矩,而转换为自己一个自我约束的能力,这叫超我的内化,所以我们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有问题的孩子,我们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没家教。没家教是骂人的话,骂你家父母没尽责。当然,父母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管怎么样,结果就是没家教。所以父亲要教育孩子。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