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重视肾移植术后长期管理

2019年09月03日 85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器官移植应用于临床已有半世纪之久,随着移植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发展,每年都有几万名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从而重获新生。肾移植术后,由于机体对移植的异体肾有着强烈的排斥作用,受者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的使用可引起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等感染会随时威胁受者的健康。所以肾移植术后,受者仍需要注意抗感染和免疫抑制药的合理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赵磊

1
术后半年防感染

感染是肾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内,由于免疫抑制剂使用量大,是移植受者身体抵抗力最差的阶段,各种细菌、霉菌、病毒都会乘虚而入,造成各种感染。最常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肺炎、胃肠炎、带状疱疹1这一阶段受者因免疫力低下,对抗生素敏感度不高,一旦感染,很不容易控制,因此应以预防为主。

预防感染要做到以下几点:

定期复查他克莫司等抗排异药在血液中的浓度,并根据血药浓度来调节用药量。如果用量过大,可造成免疫功能过度破坏,容易发生感染;而用量过小,又容易发生排异反应。

尽量不去公共场所活动,不要接触太多的人。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新鲜和生冷的食品。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体温持续上升,超过38℃者,要及时看医生,以防发生肺炎。

2
术后终身抗排异

渡过了险象环生的术后半年关,肾移植受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重返工作岗位,从事轻体力劳动了。随着抗排异药用量的减少,受者的免疫力也接近正常。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慢性排异问题了。慢性排异的症状可归纳为“三高一少”:即血肌酐、血压、体温升高,尿量骤然减少,还可伴有肾区肿痛、关节酸痛、蛋白尿2。由于任何药物都不能使慢性排异逆转,所以慢性排异一旦发生,大多数受者预后很差,因此应注意预防。

预防慢性排异,也要做到四点

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减药。自行减药,是导致慢性排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位肾移植受者,术后一年多出现血压、肌酐缓慢升高和尿量减少,以及蛋白尿等慢性排异症状。追问原因,他说术后半年,自认为身体恢复得不错,就偷偷减少了抗排异药的用量。实际上慢性排异反应是个缓慢发生的过程,受者减少一两粒药,也许一两个月都不会出现什么不适。但半年、一年以后,待症状出现,便会后悔莫及。

避免过度劳累、熬夜、淋雨受凉,病毒、细菌感染都可造成慢性排异。肾移植受者应当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因为只有躺下时,才能保证肾脏充分的血流灌注和休息。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多黏霉素、呋喃坦丁等,暂不接种抗病毒疫苗。

给自己当个好护士。每天观察记录体重、血压、尿量,定期门诊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等。

3
制定长期饮食目标 预防代谢性疾病

肾移植术后由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机体的代谢,其中包括糖、蛋白质、脂类、尿酸、血Na(钠)、K(钾)、Ca(钙)等。同时由于激素等药物的使用,往往可使受者食欲明显增加,体重增加较快,因此需要制定长期的饮食目标,达到并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同时避免或减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并预防骨骼疾病及营养元素的缺3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