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脊髓受到损伤,尿潴留、尿失禁不能大意

2023年09月26日 16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神经源性膀胱是因神经控制机制出现紊乱而引起的下尿路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通常和远期并发症不相关。在脊髓损伤的病人中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率极高。

  膀胱做为储尿排尿的器官,成人正常容量为350-500ml,最大容量可达800ml,每日尿量1500-2000ml。尿液从肾脏产生后,经输尿管排到膀胱储存起来,一般可储存400~600毫升尿液,这个过程叫储尿。当膀胱尿液满后,通过神经作用于括约肌和逼尿肌协调运动,将小便排出,这个过程叫排尿。我们发生排尿障碍都是因为膀胱失去神经控制(也就是膀胱不听大脑话了),所以会出现失禁或潴留,甚至会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慢性感染久了膀胱壁会变厚,产生小梁、憩室。膀胱失去收缩功能久了,会发生萎缩。膀胱感染一般不会直接影响身体,但在膀胱尿液返流后会影响肾脏,也必须重视。

  尿潴留与尿失禁

  根据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按照NB患者逼尿肌与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将其分为了以下4类:逼尿肌-括约肌过度活跃、逼尿肌-括约肌活动不足、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膀胱周围有肌肉包着,这肌肉叫逼尿肌;在尿道口又有肌肉包着,这肌肉叫括约肌。这两个肌肉必须协调运动,一个开,一个关;一个紧,一个松。排尿时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打开,尿就顺利排出。储尿时,逼尿肌停止工作,括约肌把门关牢,尿就不出来。逼尿肌与括约肌都受神经控制,脊髓伤病者,神经不听话,逼尿肌与括约肌不协调了,就会出现种种排尿障碍。

  逼尿肌不工作,或排尿时括约肌打不开,小便排不出,或排不净,就是尿潴留。反之,括约肌一直松弛关不牢,或逼尿肌乱活动,就是失禁。脊髓伤病友有许多同时存在潴留和失禁情况,即又排出困难,又漏尿。

  失禁给生活带来不便,而潴留会对肾脏造成危害。必须重视尿潴留、尿不尽、残余尿。改善尿失禁的方法目前公认为间歇导尿技术来进行尿路管理。理想的间歇导尿应以容量为基础,通过制定饮水计划并记录排尿日志,可以判断放 尿的时机,保持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膀胱近似生理状态,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重新建立反射性膀胱。

  间歇导尿的患者如果对饮水没有控制,那么在间歇导尿的时候,膀胱内的尿量小于正常的膀胱容量或超出膀胱容量,对膀胱功能的恢复都有影响,长此以往会形成“大膀胱”或“小膀胱”。研究表明,实施定时定量饮水计划对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饮水计划,还可以进行药物治疗,长期高压的膀胱患者,通过间歇性导尿来排尿,以及手术治疗,也就是骶神经调控手术,来保护膀胱及肾脏功能,改善排尿功能问题。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哪种治疗方案,都是需要先进行检查评估,明确膀胱的类型,再考虑治疗方案,以免不合理的治疗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