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脑内血肿多长时间才能吸收?尽早清除血肿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2018年08月16日 788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头颅CT检查是颅内血肿最有效、最迅速的确诊方法。临床上通常根据头颅CT检查所见,动态跟踪颅内血肿的变化情况。发病初期,新鲜血肿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CT片上呈白色),随着血肿内血红蛋白分解,其密度逐渐降低(CT片上病灶的颜色逐渐由白色向黑色转变),直径不超过2cm的血肿一般在3周或更早就变成等密度,而大的血肿常需4-6周才能演变为等密度。但CT所见的血肿缩小,只是根据高密度逐渐变为等密度来判断,而实际上此时血凝块大小变化不大,并没有真正地吸收。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肖庆

   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内镜下脑室探查所见使得人们对颅内血肿的吸收状况有了新的认识。

   病例一  5个月男孩儿,出生时头颅CT检查证实有脑室出血,CT片如下:

12天后复查头颅CT提示脑室内血肿吸收,片子如下:

5个月后出现脑积水,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脑室扩张,脑室内未见有出血征象。片子如下:

经电子软性神经内镜进行脑室探查,发现脑室内仍有大量陈旧性出血。内镜所见如下图:

   本例在脑室出血5个月后,经神经内镜技术探查发现脑室内仍有大量陈旧血斑,说明至少经过5个月血肿仍没有完全吸收。这些血肿的破坏产物对脑组织会持续产生一系列继发性损害。由此可见,颅内出血后尽早清除血肿,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有助于远期神经功能的恢复。

病例二  58岁女,左侧丘脑出血,经治疗后头颅CT显示左侧丘脑血肿已呈低密度:

内镜下探查所见为机化的血肿:

提示即便是血肿在CT上已呈低密度,实际上也没有完全吸收。提示颅内出血后尽早彻底清除血肿对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