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哮喘老病号有了新疗法 ——“难治疾病新突破”系列之一

2018年08月24日 540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秋冬之交,哮喘又开始困扰一些老病号,虽然规范治疗、严格按医嘱服药,疾病仍然不时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学习。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病,为什么会这么难治?随着现代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没有新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疗效?就此,记者近日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的周敏和陈巍两位专家,请他们介绍在该院开展的新技术——支气管热成形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王昌惠
  ■本报记者 孙刚

  哮喘为何“难治”

  据介绍,随着环境的变化,哮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患病率在近20年出现明显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亿人患哮喘,我国哮喘的患病率在1.2%左右,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儿童的患病率高于成人。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哮喘误诊、漏诊率居高不下; 同时,哮喘的良好控制比例非常低,还不足30%。瑞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周敏说,虽然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哮喘,但研究发现,有5%-10%的哮喘在规范用药和控制诱因的前提下仍无法控制病情,这部分患者一般归为“重症哮喘”或“难治性哮喘”。
  专家指出,虽然难治性哮喘的比例并不太高,但在相关急诊、住院和医疗费用方面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有些患者频繁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有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和猝死的风险,不少患者还需要通过机械通气治疗才能挽救生命。
  哮喘为何“难治”?专家表示,原因很复杂,常见的包括:
  (1)持续接触过敏原,例如室内尘螨、宠物、装修油漆味等。
  (2)可能存在合并症。不少哮喘患者合并肥胖、鼻炎、鼻窦炎、胃食道反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这些合并症可加重哮喘症状,导致难治性哮喘。
  (3)存在药物抵抗性。因为哮喘有很多表型,有的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存在抵抗,所以使用激素疗效不佳。

  新技术有何突破

  对重症难治性哮喘,瑞金医院近年来运用“支气管热成形术”的创新手术,取得了不错效果。
  周敏介绍,支气管热成形系统由射频控制器及导管组成。支气管热成形导管头端为射频探头,由4臂电极网和温度传感器组成,4臂电极网可伸张。通过支气管镜导入射频探头,利用射频能量(或热量)打薄气道壁上增生的气道平滑肌,从而降低气道在哮喘症状发作时的收缩幅度,并降低发作的频率与严重程度。该项治疗适用于18岁以上重度持续性哮喘的治疗。
  具体而言,在支气管热成形术过程中,医生通过患者的鼻子或嘴巴,引入一个支气管镜,通过支气管镜的工作通道将小直径导管送入气道,导管的前端膨胀至与目标气道壁接触。膨胀导管阵列的四个臂与气道壁接触并使其紧贴气道壁,采用特定的安全程序,将可控的热能从控制器输送出来加热。根据肺部不同的区域分3次独立手术治疗,每次手术间隔大约三个星期,每次手术大约需要半小时-1小时。
  “这项技术非常安全,风险很小。在治疗一周内可能会发生呼吸系统相关症状加重,但症状七天内可以得到解决; 而且经过有效的术前用药,一般不会出现哮喘的发作。”专家表示。
  据了解,支气管热成形术的效果相当不错。数据显示:在经过热成形术治疗2年内,需要全身性类固醇治疗的重症病情加重减少32%; 因呼吸症状引起的急诊室就诊减少84%; 因呼吸道症状引起的住院减少73%; 因哮喘症状导致不能工作、不能上学或不能进行其他日常活动的天数减少66%;报告哮喘不良事件患者的比例减少36%。“总的来说,重症持续性哮喘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医疗资源的利用明显减少。”
  专家同时提醒,支气管热成形术是重症哮喘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导管的价格比较昂贵,所以并不是所有哮喘患者都推荐进行。这种新技术的主要应用人群,是经过规范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哮喘患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