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呵护乳房远离乳腺疾病

2017年11月03日 89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是女性美的象征。乳房还担当着其他器官无法替代的角色——哺乳。健康而挺拔的乳房是所有女性的共同追求。但美丽乳房也有疾病的风险,乳腺癌的高发病率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存,乳腺增生病、乳腺炎症也不断困扰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如何呵护乳房,是所有女性及关爱女性的男士共同关注的问题。

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疾病。其原因主要与情绪波动、内分泌失调相关。临床症状以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为主。乳房疼痛一般以胀痛为主,也有的女性表现为刺痛或牵拉痛,疼痛常在月经前加重,经潮后减轻,或随情绪波动而变化。乳房肿块在乳房单侧或双侧均可以发生,质地中等或质韧,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有压痛。肿块的大小不等,一般在1~2厘米左右,大者可超过3厘米。肿块的形态可分为片块型、结节型、混合型、弥漫型几种。乳房肿块可在经前期增大变硬,经后期稍见缩小变软。

乳腺增生病会不会癌变及其可能癌变的危险性究竟有多大,一直存在着争议。从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资料看,单纯的乳腺增生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并不增高,但不典型增生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乳腺增生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与年龄、组织学的表现不同而有区别。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较大的优势,可以根据病人不同的症状、体征辨证论治,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并针对乳房肿块及疼痛散结止痛,标本兼顾。中成药临床品种繁多,应该遵照辨证论治的原则服用,没有选择地随便使用往往效果不好。因此,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或中成药。

乳腺炎

乳腺炎有哺乳期乳腺炎与非哺乳期乳腺炎之分。哺乳期乳腺炎又称急性乳腺炎,多数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是很明确,研究发现与乳腺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

哺乳期乳腺炎发生多在产后哺乳期,初产妇常见,发病常在产后第3~4周,临床表现初期为乳汁淤滞,乳房局部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胀痛明显,皮肤温度高,伴有恶寒、发热的全身症状;继之乳房肿块局部红、肿、热、痛,病人伴有寒战、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成脓后肿块局部跳痛,溃破或脓肿切开引流后脓出则愈,脓出不畅则难愈。

哺乳期乳腺炎不仅产妇痛苦不堪,而且影响哺乳。中医辩证施治有很好的疗效。早期疏肝通乳,肿块期疏肝散结,让积乳、结块消散于无形。成脓后通过穿刺抽脓、腔内注射敏感抗生素等治疗,亦能很快治愈。关键是要及时治疗,早期的中医药治疗不影响哺乳,保持排乳通畅是患者理想的选择。

浆细胞性乳腺炎及肉芽肿性乳腺炎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多数病人先天性乳头凹陷。本病发病缓慢,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年。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以下三期。溢液期:乳孔多有粉刺样物或油脂样物分泌,并带有臭味。肿块期:肿块多位于乳晕下,或向某一象限伸展,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边界欠清,继则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明显。也有一些患者肿块渐渐增大,持续数月不等,但始终无明显的红肿表现。瘘管期:乳房肿块软化,形成脓肿,破溃后流出脓液中常夹有粉刺样物或油脂样物。常形成通向输乳孔的瘘管,创口久不收敛或反复溃破。

西医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及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主要采取激素及手术方法治疗。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特色明显,尤其是中医外治法优势突出,配合中医辨证施治疗效较好。常用内治法有疏肝理气、调摄冲任、活血软坚、温阳化痰、软坚祛瘀、疏肝清胃、和营消肿等;外治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疮面,采用贴敷、箍围、挂线、搔刮等方法,使疮面尽快愈合。

乳腺癌

乳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的乳腺癌还有发病年龄早、就诊晚的特点,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高脂肪、高糖等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使女性初潮早、绝经晚,内分泌失调,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晚婚晚育、少哺乳、长期服用避孕药或使用丰胸产品,以及反复人工流产、环境及食品污染等,都可能是诱发乳腺癌的因素。

早期乳腺癌没有典型的症状,不易引起重视,常在体检或人群筛查中发现。典型乳腺癌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有的伴发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溢血,或伴有橘皮样、卫星结节样皮肤改变,以及乳头内陷、乳头溃破糜烂等症状。

我国目前对乳腺癌的规范治疗强调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有比较成熟的治疗指南,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中医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中医药治疗应当贯穿于乳腺癌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术前、术后、放化疗期间、5~10年内分泌治疗中的各个环节。

手术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乳腺癌手术创伤面积大,术后易出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淋巴漏、上肢肿胀等并发症。中医药辨证辨病相结合,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放/化疗过程中运用中医药,可以减少其毒副作用,在放化疗期间出现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心肌损伤、肝功能损害、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等副反应,中医通过补肾填精、和胃降逆、养阴生津等治法,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毒副作用,解毒增效;乳腺癌病人的内分泌治疗时间长,易导致月经紊乱、闭经、潮热汗出等内分泌失调表现,目前西医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这是阳阴失调所致,应用疏肝宁心调阴阳的治法,可明显改善潮热汗出等症状。绝经后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常出现骨关节疼痛,通过补肾强骨治疗也能明显改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肿瘤的治疗已不能单纯以生存率来判断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热点问题。中医药治疗可缓解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夜寐不安、潮热汗出、便秘、腹泻等,对生活质量的总评价有显著改善;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因素,中医药通过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全方位调节机体功能,可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或阻断肿瘤的转移、复发。

乳腺增生病、乳腺炎症、乳腺癌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诊断、治疗都有较成熟的规范及指南,发生这类问题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专科诊治,中西医取长补短可以给病人量体裁衣的个体化治疗,体现精准的医疗服务。

“上工治未病”,乳房那些事也一样。平时的饮食起居、情绪调节、定期检查、健康咨询十分重要。乳房疾病的发生与负面的心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开朗、乐观的情绪对乳腺的健康十分有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