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眼球运动训练与双眼视功能

2018年08月03日 83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门诊患者中,有些医嘱是眼球运动训练。为什么要作眼球运动训练?它与双眼视功能有什么关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人的眼球,受12条眼肌支配,保持着正常的眼位及运动。眼睛转动到某个方向或在注视点改变时,需要眼肌精准的配合。既要保持准确地方向,又要确保双眼视轴的一致。这就对眼肌的机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需要判断准确、力量到位、指挥无误。大连210医院眼科兰守夕

眼肌的支配,需要上位神经元的冲动,上位神经元的冲动需要中枢的指令,中枢的指令下达需要视觉系统的反馈。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影响到判断和指挥。判断和指挥的失误都可能造成眼球运动障碍。这些运动障碍首先影响了双眼同时知觉(简称同时视)。眼肌失用、先天异常、炎症、外伤、供血供氧异常、代谢性疾病、占位病变、中枢异常等等,都可能影响到眼肌的肌力。如果在这12条眼肌中,有一条或几条眼肌力量不够,在该它使劲时使不上劲,一只眼睛的运动就不会到位。这样,看东西就会出现重影。重影出现后,视中枢为了不影响判断,只能先关掉一只眼睛的传入冲动,暂时不受重影的困扰。但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低龄儿童,常关一只眼睛,中枢接收不到来自这只眼球的视觉传入冲动,中枢的电活动就会减少,这只眼睛的视力就会下降,且不能矫正,这就是弱视。双眼交互抑制,同样可以让两只眼睛的视力下降,也不能获得正常的矫正视力。最终会影响到立体视,还可能会斜视。

大龄儿童放弃一只眼睛,可能暂时不会影响视力。但学习负担会让本该由两只眼睛承担的任务落在一只眼睛上。这样,就容易累、容易伤、容易将眼球练得强壮。眼球长大一毫米,要得-3.00D的近视,这又成了近视的原因。同样会丢失立体视,还会出现斜视。

成年人也会放弃一只眼睛。当一只眼睛上的某一条或某一组眼肌不能正常使用时,同样会出现抑制,即常关一只眼睛。成年人一般不会发生弱视,近视的机会也不太多。但两只眼睛的任务总由一只眼睛来完成,则可能会表现为视疲劳。疲劳下继续用眼,还可能发生高眼压、干眼症等一系列改变。甚至出现发生白内障、黄斑病变等疾患。

眼肌所致的问题及后续改变远不止这些。为了不让这些问题出现或对眼睛产生继发影响,首先要找到原因,对症处理。如前所述:眼肌失用、视力不平衡、先天异常、炎症、外伤、供血供氧异常、代谢性疾病、占位病变、中枢异常等原因,均可造成眼肌机能不全。儿童及青少年,眼肌失用是最常见的因素。可能与视力不平衡、屈光度异常、调节集合功能障碍及弱视治疗中的遮盖等因素有关。最初原因可能是局部或单眼遮挡。握笔姿势不正确占这类遮挡的大多数。

为什么握笔姿势不正确会导致眼肌的问题?正确的握笔姿势是指腹距笔尖一寸,笔杆向右上方与桌面约45°。如果握笔过近、拇指靠前或笔杆指向头面部,都可能部分遮住右眼,使右眼不能随时看到笔尖。长时间看不到笔尖,右眼的注视活动就可能受到影响。长期受到影响,眼肌的协调能力就会减弱。最容易影响的是右眼上直肌。如果被遮挡的右眼还想看到,只有歪头。长期歪头书写,又可能对左眼眼肌机能造成影响。对左眼上直肌及左眼下斜肌的影响仅次于右眼上直肌。纠正握笔姿势,对这类问题的发生发展都会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但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则不可能直接矫正。这就需要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怎样发现眼肌机能不全?发现后怎样解决?许多检查双眼视功能的方法,都会对这些问题做出提示。红玻璃试验能够直接检查出受损眼肌。配合三棱镜,能够做出定量诊断。发现眼肌机能不全时,需要看看,要不要棱镜矫正。棱镜矫正的原则是制造一个双眼同时看到的机会。棱镜能够对光线产生折射,如果眼肌的力量不够,不能将视轴拽到一起,在它最缺的地方给一点棱镜补偿,就能够解决一个点的同时视。有一个点的同时视,通过训练,就可能实现一个面的同时视。有一个面的同时视,通过各种训练,就有可能所有面的同视功能。

怎样用棱镜补偿?是不是每一个眼肌机能不全的患者都需要棱镜补偿?发现眼肌机能不全时,要看看红玻璃试验的复像是出现在中央还是周边。如果发现中央复像,通过训练仍旧不能消失,就需要考虑试试棱镜,看看棱镜能不能矫正。一般眼球运动训练3~10天不能消除中央复像,再试棱镜。戴棱镜后继续训练,大部分患者还可以去掉棱镜。如果中央复像消失,只在周边出现复像,就不一定需要棱镜矫正了。只需要坚持训练,就可能彻底消除复像,完善双眼同时视。

为什么训练可以完善双眼同时视?怎样训练?同时视出现异常,大部分是由于眼肌的问题引起,也与其他因素有关。人的能力,有五分之四是潜在的,通过训练都可以发挥出来。一个扛得起100斤的人,通过训练,可以扛得起500斤。如果这个人的力量弱,只能扛得起20斤,让他与正常人一起干活,该他使劲时,就显出了缺陷。如果我们让他与大伙一起训练,只要不放弃,不管是哪种原因造成的问题,只需要锻炼出接近100斤的力量,就能与大家配合起来了。当每条眼肌的力量均能准确支配眼球运动时,通过训练,很快就会获得良好的双眼协调能力。训练很容易,只需要尽最大的可能转动眼球,保持双眼能够清新注视到一个物体,就可以完善眼肌的机能。但有许多情况会影响训练的效果。如果在红玻璃试验中,复像始终存在,两只眼睛注视时,总有一只眼睛始终都处于关闭状态,或交替关闭一眼,即使眼肌的力量已经训练到位,也不会出现同时视。被关的眼睛在训练中不会跟随或跟随不能到位,训练就不会达到效果。因此,在训练中需要每个月观察红玻璃试验的结果。一旦远、近都出现中央复像,必须配合棱镜或调整棱镜度数。

有些复像是在远处发生的,还有些复像是在近处发生的。有些复像远、近都会发生。训练中必须找到没有复像出现的位置。只有在这个位置做训练,才有机会让两只眼睛都用上。一般在750px1500px1m1m外分别测试。750px复像消失,只能在近处训练。嘱患者在750px处看42吋的平板电视的四个角,或量一下42吋平板电视的长、宽,用彩纸在墙上贴一个方框,在750px处做训练。对角线交叉点与眼睛平齐。1500px处,看57吋平板电视的4个角、1m处看1m×1.5m1m外看12~15m2房间的一面墙的四个角。如果远、近都没有中央复像,建议看远处。原则上,双眼能够同时看到目标,训练才有作用。复像出现时,常关掉一只眼睛,眼球就不一定能够及时跟上,眼肌也不一定能够用上劲。训练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另外,眼球转动的速度应该以看清为准,不能太快。眼球转动时,顺时钟、逆时钟各半,应该避免一个方向转动。还需要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时间选择。一般选择早晨和中午,晚上效果较差。考虑与训练后保持的时间有关。晚上训练后就睡觉,没有双眼同时使用的机会。等第二天醒来,训练的效果消失了,一整天都在关掉一只眼睛的状态下用眼,当然不会有多大作用。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训练消除复像呢?大量观察看到,绝大多数患者的训练效果是满意的或比较满意的。还有一小部分患者不仅没有起到作用,还有可能更差。大约10%的患者,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个月内,远、近复像消失,2个月维持,不再复发)。约70~80%的患者通过一年训练,基本恢复或较前好转(周边复像消失或由中央复像转至周边复像;棱镜矫正的患者,棱镜度减少或去棱镜后周边或中央复像消失)。约5%的患者没有任何反应。还有约10%的患者可能出现较前加重(周边复像的患者出现中央复像,远或近复像的患者远、近均出现复像)。这些训练后较前加重的患者怎么办?如果继续训练,还有可能加重。如果放弃,只能眼看着同视功能丢失。这种情况只能考虑有一条或多条眼肌机能缺陷太重,训练跟不上,主动放弃了。而其他眼肌还在不断使劲,它们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正是因为有办法,这种训练才能开展。其实办法很简单,只需要将赶不上的那条眼肌给它帮一帮,让它能跟上。或一直让它领先,大家跟着它跑,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棱镜,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帮手。他可以将眼肌的缺陷补偿一部分,哪怕找到一个点不出现复像,在训练中就不会关掉一只眼。训练就能让这条机能太差的眼肌发挥些作用。只要有机会得到锻炼,每条眼肌都有可能恢复正常机能。

那么,眼肌机能正常了,是不是双眼视功能就正常了呢?不一定。长期放弃一眼,已经习惯了,即使你将眼肌机能训练得不再出现复像,双眼可以将一个物体同时看到,这只是完成了同时视。还不一定恢复双眼的融合知觉(简称融合)。融合是人眼的第二级视功能,它不仅需要同时看到,还需要在中枢将两个不同缺陷的平面成像融为一体。牵扯到融合的因素太多,而且已经习惯了单眼使用,重新建立一个正常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影响融合的因素,包括了视力、眼位、调节力、屈光状态等等等等。我们必须让这些因素得以解决,才能考虑解决习惯因素,习惯更不是立刻就能形成的。合适条件、正确诱导、正常使用、长期保持,才有机会完善。只有坚持3年不反复,才能真正保持下来。

正常的融合是一个范围,至少需要-5°~+25°以上,个别孩子训练后可以达到-25°~+45°以上。看远处,需要将-5°以上的眼位融入。看近处,需要将+25°以上的眼位融入,两只眼睛才有机会同时看远、同时看近。融合范围达不到这个标准,不是看近放弃一只眼睛,就是看远放弃一只眼睛。看来,眼肌机能到位了,融合范围不到位,照样会放弃一只眼睛,上述问题还会出现。不仅如此,还可能丢失立体知觉(简称立体视)。立体视是人眼的第三级视功能,也是人眼视觉的最高境界。没有它,人的工作能力和安全保障都会降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斜视。如果融合范围降低到不能融入隐斜眼位时,隐斜视就可能逐渐转变为显斜视。反过来,通过训练,扩大了融合范围,有些显斜视也可能转变为隐斜视。这就有可能避免一部分需斜视患者的手术风险。因此,对融合能力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恢复或建立正常的融合机制,还有一整套训练方法,以后将不断推出。

总之,眼球运动训练,为建立或恢复同时视、融合及立体视(这三个功能统称双眼视功能)创造了条件。理解和掌握眼球运动训练的要领,才能减少失误。对训练的方方面面都能够了如指掌,才能进一步增强疗效。希望看到许多眼病都能在这免费的家庭训练中得以解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