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大医院取消普通门诊是为分级诊疗?别天真了

2018年04月01日 929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据媒体报道,从4月1日起,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将彻底取消普通门诊,全面实现门诊专科化。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初就制定了《逐步取消普通门诊实施方案》,开始关闭下埔分院普通门诊,取消了分院社区医疗服务项目。2017年,该院取消了实行多年的便民门诊。


无独有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近日发布消息,4月1号起关闭普内科门诊,感冒发烧、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患者将回归社区治疗。面对大医院纷纷取消普通门诊的现象,不少旁观者欢呼这是推进分级诊疗最有力的举措,然而在笔者看来,并不赞同这种观点。


首先,医院管理者真的愿意主动将患者送往基层吗?我们要认清管理的趋利性,那就是管理利益的最大化,在目前行政体制下的医疗体系,相信绝大部分的医院管理者,他们最担心的不是医院的病人人满为患,而是医院的患者门可罗雀,想让他们将患者主动送往基层医院,显然违背管理规律。当一家大医院病人屈指可数时,谁会认为该院的管理者能力超出一般呢?以国内最大的某省级医院来说,他们的床位已超过了10000张,但是他们扩张的规模仍然没有止步。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能够证明他们能力的是患者数量,是床位多少,是经营收入,他们决然不会轻易将患者往下送。

其次,取消普通门诊真是为了顺应分级诊疗趋势吗?事实并非如此!根本原因在于现在的大医院的专科细分非常明确,大普外、大普内科等不再是独立的科室,而是有多个独立核算的专科组成,这些科室都有着本专科的门诊,而普通门诊需要从这些科室抽调人员,普通门诊越来越像不少医院的急诊科,吃力不讨好。因此当经营效益、门诊管理上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时,矛盾越来越大,取消普通门诊则就成了大医院的一种发展必然,因为它既解决了医院的管理难题,又给人以顺应医改潮流的表象,真可谓“一箭双雕”,减少了诸多烦恼。

再者,关闭了普通门诊就意味着患者会在基层就诊?我们要知道基层如今最缺的不是患者,而是优质的医疗资源,这包括优秀的全科医生、配套的检查设备以及相应的硬件条件,即使大医院取消普通门诊,这部分患者也不会主动转向基层,而会选择大医院的专科门诊,因为他们认得不是你医院的门诊是普通的还是专科的,他们认得是大医院及大专家的招牌,他们是信不过基层医院的诊疗技术与服务,大医院取消普通门诊,转变不了他们对不同级别医院的看法,而不过是培养了他们去专科看病的习惯,赶他们去基层去社区看病?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

最后,盲目关闭普通门诊应避免带给患者更大负担!从表面上看,一旦三级医院取消门诊,患者即可流向社区医院。其实不然。比如在上海,尽管在2011年就推行了家庭医生制度,但目前社区医院达到全科医生水平的仅有3000多人,缺口达5000多人,很难在短期内补足,即使勉强凑齐,其水平及经验也难以胜任。基层医疗机构不能独挡一面,承接不了下转患者,那很可能就会促使患者在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之间的折返奔波。另一方面,在患者不愿意转向基层就医的情况之下,取消普通门诊,这意味患者要转向更贵的专科门诊,毫无疑问,必将增加这部分患者的负担。因此,关闭普通门诊各家医院不应跟风,需结合医院实际和当地患者需求,慎重抉择。




总之,大医院取消普通门诊既无欢喜又无愁,只不过医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趋势而已,是管理者提高效率、应对医改的策略而已。至于分级诊疗的推进任重道远,需要立足长远,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相关配套举措,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才能最终实现“大医院舍得放,基层医院接得住,患者愿意去”的良性局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