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细说产后那些痛之治疗篇(一)

2020年10月13日 80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018年12月的一天,一个普通的星期二,但是对于产后13天的于女士来说,却是不平凡的一天。这天晚上,正在月子里的于女士不顾冬日凛冽的寒风,第二走出家门到医院来看病。

产后的妈妈们最忌讳在月子里出门,为什么于女士却不顾寒冷再次到医院呢?

原来,于女士在分娩的时候因为胎心突然减慢做了产钳助产术,生完以后孩子平平安安,她本人却因为伤口疼一直不敢用左侧臀部着床,好不容易过了将近两周,伤口疼痛明显缓解了,一次长时间的喂奶以后她突然盆腔酸痛难忍,站立时不能直起身子,更不要提走路,每挪动一步就钻心地疼,两分钟都站不住。小便的时候也有严重的尿道口酸胀感,一次小便要停五、六次才能慢慢缓解,尿流细不说,还常常有没尿完的感觉。
这样的酸痛难以忍受,她于两天前看了急诊,急诊的医生详细检查了伤口,对合完好,没有线头排斥、没有裂开、没有血肿,结构上没有任何问题,考虑是产后骨盆带疼痛,属于盆底的疾病,推荐于女士到我的小夜特需门诊就诊。

正规的治疗

到小夜特需就诊的那天晚上,天非常冷,于女士在妈妈的搀扶下弯着腰,一手托着肚子一手扶着腰缓慢地一步一步挪到诊室。经过仔细的检查,我确定了于女士的产后骨盆带疼痛,疼痛强度NRS评分达9分。为了减少于女士往返就医的痛苦,我马上标记了相关的触发点并联系盆底治疗室的老师第二天为于女士优先治疗。

第一次治疗以后,于女士的酸痛感明显缓解,腰能伸直了,经过三次治疗,于女士能自己正常行走十分钟,小便不需要停顿了,NRS评分降为3分,六次治疗结束以后,于女士的不适感彻底消失,生活恢复了正常,进入常规产后康复。

肌筋膜触发点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最早是由美国临床教授Janet Travell在1942年提出的,是骨骼肌上一个高敏感疼痛的病理结构,分为隐性触发点和活化触发点,肌电图上出现高频率和异常波幅的自发肌电位。躯干肌的触发点常常可以影响到周围脏器的功能,尤其是腹肌、胸肌和盆底肌,治疗骨骼肌的触发点可以缓解临床疼痛和某些内脏性疼痛。

近年来,国内以黄强民教授领衔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团队从基础及临床深入研究触发点技术并在各个领域取得显著效果。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技术是指针对疼痛触发点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治疗措施,有效灭活因各种原因活化的疼痛触发点,使肌肉内挛缩的肌束松解开,使机体各个部位恢复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目的的先进技术,是非常有针对性并能迅速有效治疗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技术。

       北京妇产医院产科盆底门诊将肌筋膜触发点技术用于孕产期疼痛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如果您有相关问题,欢迎咨询和就医。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