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急性胆囊炎合并胰腺炎行胆囊切除手术时机的研究02

2020年11月22日 83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胆源性胰腺炎行胆囊切除术可减少胆道相关事件复发的概率和住院时间,但很多研究都没有对轻症和中、重症胰腺炎加以区别对待。对于急性胆囊炎合并胰腺炎行胆囊切除的时机问题,更应强调胰腺炎严重程度。一般建议对于急性胆囊炎合并轻症胰腺炎应在病情控制后早期行胆囊切除术。对于急性胆囊炎合并中、重症性胰腺炎目前一般建议后期待病情控制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
目前学者们关于这一点是公认的:胆源性胰腺炎后行胆囊切除术是必须的,而延迟行胆囊切除术可能冒着胰腺炎复发的风险。虽然轻症胆源性胰腺炎应尽早行胆囊切除术,但是对于中重症及重症胰腺炎,行胆囊切除就不那么迫切了。有些重症胰腺炎发病很重,甚至都等不到行胆囊切除术,还有一些在行腹腔坏死组织清除术同时行胆囊切除术。中国急性胰腺炎指南建议:对于坏死性胰腺炎可于后期行坏死组织清除术时一并行胆囊切除术,或者待病情控制后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急性胰腺炎主要分三个时期,早期急性炎症反应期,中期演进期,后期感染期。轻症胰腺炎一般只经历轻微的炎症反应,通常可在1-2周内恢复,很少进入到演进期和感染期。而中重症及重症胰腺炎的演进期和感染期通常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数月、半年等。我们认为中重症及重症胰腺炎患者经历了前期的炎症反应期,若过早行胆囊切除术,因手术应激可加重炎症反应而导致病情进展。另外过早行胆囊切除术有加重感染的风险。研究显示早期行胆囊切除术可增加胰腺假性囊肿由无菌性发展为感染性假性囊肿的风险。另有文献表明,胰腺炎即使CT表现为正常胰腺形态,其胰腺及胰周呈高灌注,血管通透性比正常增加。同时,胆囊切除为二类的可能污染手术,胰腺炎时胰周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间隙增大,而过早行胆囊切除术势必增加感染风险。对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胰腺假性囊肿囊壁需6-8周才成成熟,而早期囊壁仍未成熟,贸然行手术有发生囊壁破裂的风险。
急性胆囊炎合并中、重症胰腺炎在炎症控制后2-3月行胆囊切除手术不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数据显现:术后1周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肝功能(谷丙转氨酶)、黄疸、γ-GT、C反应蛋白、MCTSI评分、高敏心肌钙蛋白、动脉血气、血肌酐、空腹血糖与术前水平无明显差异,表明手术不会加重感染,不会加重心、肺、肾及胰腺、肝脏损伤。C反应蛋白是评价机体是否处于炎症状态及其程度的很好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胰腺炎病人体内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水平。有研究表明对于C反应蛋白>150mg/dL往往提示重症胰腺炎可能,并且其敏感性为80%。
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分级主要是针对早期的炎症反应期有无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或全身或局部并发症而言。而严重程度分级与后期感染期的严重程度相关性不大。判断中重症及重症胰腺炎后期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仅与预后相关,还与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相关。因此一个判断胰腺炎后期感染的严重程度分级十分必要。血尿淀粉酶不能反映胰腺炎的轻症程度,对于急性胰腺炎后期血尿淀粉酶可以升高,部分病人也可以表现为不升高。
总之,急性胆囊炎合并中、重症胰腺炎患者延迟行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在炎症控制2-3月行胆囊切除术不会增加胰腺炎远期并发症,不会加重感染风险,也不会增加心脏、肺部、肝、肾及胰腺的损伤。
本文选自余海峰等,急性胆囊炎合并胰腺炎行胆囊切除手术时机的探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