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大龄脑瘫患者蹲着走,医生说:有手术可以解决

2019年02月21日 843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蹲着走的姿势常见于大龄的痉挛型脑瘫患者,医学术语叫“蹲伏步态”,主要表现为屈髋屈膝踝背屈行走,病人常自述行走姿势难看、费力、容易劳累,且不能久站久行。
        蹲伏步态的形成机制通常比较复杂。低龄的脑瘫患儿很少出现蹲伏步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会出现腘绳肌的挛缩、髌骨高位、比目鱼肌乏力等症状,从而导致出现屈膝挛缩、伸膝乏力、踝关节跖屈力量差的复合畸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蹲伏步态”。
        蹲伏步态的治疗主要是改善膝关节后方的挛缩畸形,以及加强伸膝的力量。针对这种畸形,常规的康复治疗通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将膝关节后方挛缩的肌肉肌腱进行松解或延长,严重者还需要将后侧关节囊松解。
        对于屈膝挛缩严重患者,一般情况下无法实现一次性矫正。不过,“环形外固定架技术”却可以通过术后缓慢的调节,达到满意的矫正效果。
        髌骨高位会造成伸膝杠杆作用的丧失,伸膝力量受限,加重蹲伏步态,此时需要对髌骨位置进行重建。通过髌韧带前移技术使髌骨恢复生理高度,发挥在伸膝装置中的杠杆作用,起到增强伸膝力量的作用。
        踝关节跖屈力量差一般是由于脑瘫长期痉挛、复合畸形引起的,不适宜的跟腱延长也会出现比目鱼肌松弛的情况。对于大龄脑瘫患者的蹲伏步态,“辅助踝足支具”是处理踝关节部分畸形相对理想的方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