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慢性疼痛(一)----不明原因的严重疼痛

2017年11月21日 2402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美有35%的人患有慢性疼痛,而我国对比这一数字只高不低。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看看周围,年轻人长期用电脑老是抱怨脖子痛,生了孩子不久的新妈妈老是抱怨腰痛,上了年纪的人不是手臂痛就是腿痛…… 医学上通常把疼痛分两大类:一类是“好痛”,一类是“坏痛”。什么叫好痛?当人体受到损伤、疾病等侵害时,会迅速发出疼痛警告,提醒我们及时避开危险或去看医生。这类疼痛医学上称为急性痛。是好痛。比如说突然肚子疼了,医生说你是不是阑尾炎啊,如果是阑尾炎,赶紧治疗,这是好痛。再比如突然胸疼得很厉害,那是提示心脏病犯了,这些都是好痛,提醒人们赶快去就医或者规避危险。而疼痛长期作用于人体超过一个月以上,叫做慢性痛。这种慢性痛已经失去报警的意义,成了坏痛。由于它的频繁“发威”和长期持续会使人出现睡眠紊乱、食欲缺乏、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这种坏痛越早克服、越早治疗越好。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骨科贺石生


我们认为,有三类疼痛一定要及时就诊第一是各种各样的顽固性神经痛,并没有特别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存在,就表现为单纯性的疼痛。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原遗疱疹区的疼痛,其实疱疹早已经好了,但是疱疹区的疼痛比原来出疱时还痛得严重。这类疼痛的发生在神经信号传导上存在着编码程序错误,把许多感觉、情感、理化、环境等外界或内在的刺激均错误地编成疼痛信息不断地传向大脑,感知疼痛。


第二类就是癌痛,病人不幸得了癌症,我们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绝不可以放弃或者轻视疼痛治疗。一般来说,癌症本身对人体的消耗是个慢性过程,但一旦出现严重的癌性疼痛,这种恶性疼痛刺激对人体的损害比癌症本身还严重,可以迅速把人体摧垮。国外有很多医学研究表明完善治疗癌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


另外,一些慢性疼痛如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关节炎等,患者既不愿意接受手术或没有手术适应证,单纯服药又疗效不好,这些患者也应该及时地得到治疗。


但是,疼痛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多层面的过程,要想完全了解疼痛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我们上述的已知原因的疼痛,还存在一些甚至许多不明原因性疼痛。我们不但要找到这些不明原因性疼痛的根源,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解决不明原因性疼痛给患者带来的长期的痛苦。


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疼痛。


虽然我们不想承认,不过疼痛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没有人喜欢痛苦。不过这却是人类感官体验中恒定的一个部分。然而,我们为什么能够感觉到疼痛呢?痛是怎么影响我们的?


为什么疼痛令人痛苦?

简单地说,疼痛是在进化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会给生物以受伤的警告,让它们保护自己的身体,防止自己受到更多的伤害。这同样也是让生物对威胁迅速做出回应的,最有效的方法(虽然有些残忍)——而这种“疼痛反射”应该就是疼痛存在的一大原因。


确实,每一个不小心让手碰到炒锅,烤箱的人都很熟悉这种疼痛反射;在这种情况下,将手拿开这种本能反应是势不可挡的,甚至不容你思考。疼痛反射是能够救命的一种机制,而基于这一特征,疼痛作为一种强大的遗传特性,被一代又一代地遗传了下来。


这就我们之前说到的好的痛。


所以,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都需要疼痛。


疼痛如何产生?

本质上来说要产生疼痛必须有4种机制共同作用:一个神经元(nerve fiber),疼痛受体(pain receptors),脊柱(spinal column)还有大脑本身。


我们的身体里配备有不同的感觉神经纤维,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刺激做出反应,比如基友的抚摸,滴在背上的蜡,被扎针,被水冲等。根据物理性接触的程度,我们的神经纤维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它也影响了人类大脑对感觉的解读。


当我们[物理性地]伤害自己时,我们就激活了反应性疼痛的受体。这些神经纤维用途单一;它们唯一的功能就是为疼痛受体“拉警报”。本质上来说,我们感受疼痛的原理类似于电路。当我们的手打到钝器上时,反应性疼痛受体就会被牵涉进来,比如说踢到桌子腿,手被小刀割了。


一旦被牵涉其中,反应性疼痛受体会产生脉冲,而此脉冲信号会通过神经元传导到脊髓,脊髓将这个信号发送到大脑中。这完成这整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只是一秒中的一个分数:这些脉冲信号被传播到身体各部分的速度约为1m/s。


当这个信号到达大脑,它会直接进入丘脑(thalamus),而丘脑再将这些信息发送至大脑中的不同区域进行神经学和意识翻译。举个例子,大脑皮质是负责找出导致疼痛的原因的,并且将它和其它类型的疼痛进行比较。信号也会被发送至丘脑,而丘脑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可能是愤怒,沮丧——也可能是哭泣。


脊髓电刺激治疗不明原因性疼痛

你看,疼痛是如此复杂。所以,显然,要想完全了解疼痛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面对许多不明原因性疼痛所带来的长期痛苦,我们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要知道,任何疼痛,其本质,是疼痛信号通过神经元传导到脊髓,脊髓将这个信号发送到大脑中,从而产生了疼痛。而脊髓电刺激治疗抓住了疼痛产生的本质,通过电刺激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有效缓解疼痛。


换句话说,当疼痛信号通过神经元传导到脊髓,电刺激打断疼痛信号,此时,大脑感觉到是一种麻酥感或者舒适感。


脊髓电刺激治疗,需要在脊髓的硬膜外间隙植入一根电极,通过电刺激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它不破环人体的组织结构,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且它有灵活多变的调节模式,可随患者病情的变化在体外不断调节,使疼痛能获得长期有效的控制。对于不明原因性疼痛,脊髓电刺激可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脊髓电刺激治疗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一根极细的电极安放于椎管的硬膜外腔,手术微创,术后恢复快。


为什么不提倡药物治疗不明原因性疼痛?

生活中还有不少人是抱着“大病去医院 小病去药店”的想法,一旦发生了疼痛,首先想到的是去自己买点止痛药吃,而不是去寻求专家的帮助,殊不知止痛药的普及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滥用止痛药带来的危害却往往是得不偿失。


不明原因性疼痛往往是长期的慢性痛,已经对患者造成的长时间的折磨。这时候,再去尝试药物治疗,其结果可能令患者获益甚小,甚至带来更多不确定的副作用,从而令人更加失去信心和希望。


而脊髓电刺激治疗因不用任何药物及不破坏神经,被称为“绿色疗法”; 其抓住了疼痛产生的本质,通过电刺激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有效缓解疼痛。


可以说,对于不明原因的严重的疼痛,可以尝试脊髓电刺激疗法,它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脊柱外科及脊髓电刺激技术专家介绍


贺石生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擅长于各种脊柱常见及疑难疾病的手术治疗,对枕颈畸形、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管狭窄症、胸椎间盘突出症、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弯、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及脊柱外伤等各类脊柱疾患的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贺石生教授也是中国著名的脊柱微创专家,是国内开展脊柱微创手术经验最为丰富的专家之一,是目前国内开展椎间盘介入消融、椎间孔镜、椎间盘镜、微创通道、微创经皮内固定及显微镜辅助颈椎手术最多的专家之一,在脊柱微创的手术、器械设计、医生培训和科研方面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贺石生教授还致力于推动脊柱疼痛的相关治疗,在上海率先开展了外科手术植入脊髓电刺激的技术来治疗各种严重的疼痛:如脊柱手术后难以缓解的腰腿痛、带状疱疹后引起的严重疼痛、糖尿病及血管闭塞缺血引起的下肢疼痛坏死、脊髄损伤后引起的严重疼痛、截肢后引起的严重疼痛、外伤后引起的肢体严重疼痛以及各种常规方法难以缓解的疼痛,这些难以治疗的疼痛均可以尝试脊髓电刺激技术,它可以让你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贺石生教授还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脊柱疼痛研究所:同济大学脊柱疼痛医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该研究所由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外科、疼痛科、康复科、基础研究等多学科共同组成,是集临床、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特色专科,对脊柱疼痛的治疗实行一站式的治疗,从根本上改变和消除致病因素,从而达到治病和预防的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