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踏在前人“脸”上的学科——心理学的流派

2022年05月12日 8067人阅读

当有人赞美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取得的非凡成就时,牛顿谦虚地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句话可以很好地概括了物理科学的发展进程,后辈物理学家们正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一步步前进、积累,进而实现不断进步的。然而,有人在总结心理学诞生后的百年历程时却不无幽默地说,“如果说物理学的发展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那么心理学的发展则是踏在前人的脸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句调侃式的总结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心理学在发展的第一个百年里学派林立、观点杂出、互不相让、百家争鸣的历史图景。如前文所述,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为公认标志的。在此后一百年里先后出现的诸多学术流派,影响较大的有:构造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流派、机能主义流派、精神分析学派,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其中华生创始的行为主义学派则主张抛开主观意识,径直研究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是如何联结的。该学派统治心理学界长达半个世纪,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则开创了对无意识的研究,强调本能与驱力,被称为“第二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声疾呼心理学应该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重点探讨人的潜能的完善,被称为“第三势力”。

各个学派都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并且都倾向于高扬反叛大旗,先将此前的流派批得体无完肤,然后提出自己迥然相异的观点。各派间的论争往往激烈异常,大有“华山论剑”之势,甚至同一学派内部的也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出现分裂,后继者常常另立山头,自成一派,比如行为主义中就有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新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中也先后出现了经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新新精神分析的不同派别。因此,“踏在前人脸上”的说法确有几分恰当之处。

当然,本条常识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每位读者掌握这些庞杂的史实,而是想由此回答大众对此的长期疑问:为什么心理学研究出现了如此混乱的局面?是不是心理学确实不是一门正规的科学?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正是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在研究的初期,各个学派都很难一下子把握全面的属性和规律。正如“盲人摸象”的寓言描述的那样,由于心理现象是无法直接观察的“黑箱”,各个学派的研究者们面对心理现象,就像一群盲人面对一头巨象,有的摸到了鼻子,有的摸到了耳朵,有的摸到的尾巴,然后各自坚持认为只有自己的发现才是心理的本质,于是才有了上面看到的众说纷纭,纷争不断。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学的百年纷争呢?首先,学派纷争、百家争鸣是学术繁荣的体现,是心理学发展的必经阶段,其积极意义占主导地位;其次,各个学派都有其学术贡献,但过于偏激地否定其他学派则是片面的;第三,在业已开始第二个百年里,心理学研究正走向整合,兼容并蓄,正合力攻克着一个又一个难题。

文章转自绿萝心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