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针灸治疗急性疼痛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2018年07月20日 45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它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在生活体会和疾病过程中经常可以碰到疼痛。针灸止痛简便、快捷、有效,有无毒副作用。因此,它一直是人类征服疼痛的斗争的一种利器。针灸止痛一般通过神经反射作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作用,使机体原来造成失调的病理生理生化功能得到重新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科学研究表明,针灸后人体释放吗啡或腺苷样物质,证实针灸止痛是有物质基础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疼痛科王祥瑞

1急性疼痛:中医认为作为疼痛的本身,不外乎有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种,痛在表,指痛在躯壳(包括皮、脉、肉、筋、骨等);痛在里,指痛在脏腑(包括五脏六腑)。而急性疼痛短期存在,少于1个月多起源于新近的躯体损伤,是损伤的直接作用如手术、创伤后疼痛等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对患者有保护作用,提醒患者寻求医疗帮助

2.循经取穴:一般手足三阳经穴主治躯壳痛和六腑痛;手足三阴经穴主治五脏痛。凡急性痛症取远道穴为主,宜少针、少穴,有时一针一穴足够,用泻法,可不留针。远道穴多取肘、膝以下的特定穴,如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和八脉交会穴。必要时,可结合按神经干或分支的走向和分布取穴。

3.一般规律

1)痛在身体前面的,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内庭、冲阳、条口、足三里、梁丘等穴或手阳明大肠经的三间、合谷、曲池等穴。

2)痛在身体侧面的,可选取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绝骨、光明、阳陵泉、环跳等穴或手少阳三焦经的中渚、外关、四渎等穴。

3)痛在身体后面的,可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昆仑、委中、秩边等穴或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养老、小海等穴。

4)治疗急性躯壳痛,还可以根据“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巨刺和髎刺)”和上下左右交叉取,都在与疼痛部位相对应的健侧取穴,强调取穴尽量做到部位对应(包括解剖与功能对应),对应越准,止痛越好。

5)针刺过程中,尤其要在得气与行针后,适当活动患部肢体(最好是患者自主活动),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