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得了肝血管瘤怎么办?

2020年03月14日 823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概况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尚无证据说明其有恶变倾向或可能。
                            图1  血管瘤示意图
二、流行病学
肝血管瘤发病率为1.5%,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1,高发年龄为40-60岁,约占58%,怀孕期女性或口服避孕药可使体内雌激素或孕激素增加可促进血管瘤的生长,这可能与女性发病率相关。
三、诊断
1. 临床表现
血管瘤通常无症状,临床表现与肿瘤直径、部位相关,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右季肋区不适感或胀痛,偶有因左肝巨大血管瘤压迫胃肠道产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极少数因自发破裂或外伤情况下破裂而并发腹腔出血,也有少数患者因为巨大血管瘤或肝门部血管瘤压迫胆道或血管出现相关临床表现。
2. 诊断标准
肝血管瘤的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多种检查手段的联合应用,可极大提高肝血管瘤诊断准确率。首选超声,仔结合CT或MRI综合判断!
2.1 超声或超声造影
首选检查,超声为圆形或椭圆形高回声,加压变形;造影检查提示:动脉期周边结节状或环状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向中心延伸,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均强化,表现为“快进慢出”。
   图2  超声检查为高回声结节,加压变形,造影提示:快进慢出.
2.2 CT  “快进快出”特征表现。
图3  CT示:动脉期周边结节状或环状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向中心延伸,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均强化,表现为“快进慢出”。
2.3 MRI 
T1W为低信号,T2W为高信号(灯泡征),动态多期扫描同CT扫描“快进慢出”特征。
                                图4  MRI示:  “灯泡征”
四、肝血管瘤治疗指征
1.总体原则
肝血管瘤为良性肿瘤,一般无症状,原则上以随访为主,伴以下高位因素需积极干预。
2.治疗指征:
(1)伴发症状或严重并发症的血管瘤;(2)血管瘤进行性增大者,一般增长直径大于2cm/年,视为增长较快;(3)诊断不明的肝血管瘤者;(4)血管瘤导致严重焦虑等精神症状;(5)育龄期妇女、特殊部位以及重体力劳动者需预防干预者!
五、治疗方式选择
1.总体原则  
治疗方式多样,应严格掌握指征,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2. 手术治疗
可选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手术方式有剥除、解剖性切除、肝段切除、半肝或三肝切除术。
                                      图5  术中照片
3. 消融治疗 
可选择射频或微波消融,一般选择血管瘤较小,位置深在的肝血管瘤患者,较大血管瘤需再次或多次消融。
4. 肝动脉介入栓塞术
一般不推荐,复发率较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