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

2017年12月27日 985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发生在脑卒中早期,也可以发生在中后期,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2~3个月,发生率为5%~84%[40]。卒中后肩痛有很多原因,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粘连性关节囊炎、拖曳/压迫、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肩外伤、滑束炎/肌腱炎、肩轴撕裂及异位骨化等都有可能导致。


不适当的肩关节运动会加重损伤和肩痛,如双手做高过头的滑轮样动作进行肩关节运动,会造成过度的肩部屈曲外展损伤局部关节囊和韧带从而引起肩痛[41,42]。肩痛会影响患者主动的康复训练,妨碍患者日常生活的独立,使患者情绪低落,影响睡眠和休息。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是特殊类型的肩痛,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肿胀,后期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改变、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皮肤色素沉着等[43]。研究表明,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41,42,43,44]、肩关节的保护和运动、外加压装置改善循环[42]、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45]等措施可减轻肩痛。

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为17%~81%,多数在发病3个月内[46],主要由周围肌肉张力下降、关节囊松弛等原因造成。治疗和护理不当、直立位时缺乏支持及不适当的护理牵位上肢均可造成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十分重要。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其处理策略是防止进一步恶化,肩关节局部支撑装置、经皮电刺激、持续肩关节位置保持训练等方法有利于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和治疗[47]。

1